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第14-22页
    2.1 理论研究综述第14-17页
        2.1.1 沙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2 沙产业的理论发展第16-17页
    2.2 沙产业的实践进展第17-19页
        2.2.1 沙产业的启蒙和萌芽阶段第17页
        2.2.2 沙产业的概念讨论阶段第17-18页
        2.2.3 沙产业快速发展阶段第18-19页
    2.3 国外沙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第19-22页
        2.3.1 国外沙产业发展模式第19-20页
        2.3.2 启示第20-22页
第三章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2-30页
    3.1 磴口县沙区基本概况第22页
        3.1.1 自然条件概况第22页
        3.1.2 社会经济基本概况第22页
    3.2 磴口县发展沙产业的优势第22-25页
        3.2.1 具有发展沙产业资源优势第22-24页
        3.2.2 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第24页
        3.2.3 具有丰富的沙区治理经验第24-25页
    3.3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现状第25-26页
    3.4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26-30页
        3.4.1 防沙治沙工程难度加大第26-27页
        3.4.2 对沙产业的认识不全面,发展思路不清,缺少长期规划第27页
        3.4.3 贷款融资难,开发资金短缺第27-29页
        3.4.4 加工转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第29页
        3.4.5 龙头企业少,经济和产业基础薄弱第29页
        3.4.6 组织化程度低,联结机制不健全第29-30页
第四章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第30-38页
    4.1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构想第30-34页
        4.1.1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第30页
        4.1.2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的原则第30-31页
        4.1.3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布局第31页
        4.1.4 磴口县发展沙产业的主要构成第31-34页
    4.2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模式第34-36页
        4.2.1 现代农牧业推动型发展模式第34-35页
        4.2.2 生态节水保护型发展模式第35页
        4.2.3 产业园区带动型发展模式第35页
        4.2.4 优势产业支撑型发展模式第35-36页
    4.3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第36-38页
        4.3.1 政府组织第36页
        4.3.2 企业带动第36-37页
        4.3.3 科技引领第37页
        4.3.4 农户实施第37-38页
第五章 磴口县沙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第38-48页
    5.1 完善政策体系第38-40页
        5.1.1 制定完善沙产业优惠政策第38-39页
        5.1.2 加大财政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第39页
        5.1.3 加强沙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第39页
        5.1.4 加大商业性金融支持的力度第39-40页
        5.1.5 形成沙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估与决策机制第40页
    5.2 构建磴口县沙产业建设体系第40-45页
        5.2.1 生态农业第41页
        5.2.2 草畜产业第41-42页
        5.2.3 特色产业第42-43页
        5.2.4 相关工业第43页
        5.2.5 生态旅游业第43-44页
        5.2.6 能源产业第44-45页
    5.3 建立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区第45-48页
        5.3.1 建立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区第45-46页
        5.3.2 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区的总体定位第46页
        5.3.3 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发展建议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市三级医院护士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无公害山药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