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车载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车载终端的整体设计 | 第12-20页 |
2.1 车载监控系统整体架构 | 第12页 |
2.2 监控中心和车载终端通信协议介绍 | 第12-14页 |
2.2.1 数据类型定义 | 第13页 |
2.2.2 通用消息格式 | 第13-14页 |
2.2.3 通信的应答方式 | 第14页 |
2.3 车载终端的总体设计 | 第14-15页 |
2.4 车载终端的硬件选型 | 第15-17页 |
2.5 车载终端软件总体设计 | 第17-18页 |
2.5.1 操作系统及开发语言的确定 | 第17页 |
2.5.2 图形界面开发平台选择。 | 第17-18页 |
2.5.3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车载终端开发平台的搭建 | 第20-32页 |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20页 |
3.2 建立主机的开发环境 | 第20-21页 |
3.3 建立交叉编译的开发环境 | 第21-22页 |
3.4 集成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22-24页 |
3.5 启动程序 Bootloader 的移植 | 第24-25页 |
3.6 操作系统 Linux 内核的移植 | 第25-26页 |
3.7 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26-27页 |
3.8 语音驱动移植 | 第27-2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车载终端软件实现 | 第32-54页 |
4.1 定位服务模块 | 第32-35页 |
4.1.1 串口通信 | 第32-33页 |
4.1.2 NEMA0183 协议格式和解析 | 第33-34页 |
4.1.3 JT/T 808 协议中定位信息的格式 | 第34-35页 |
4.2 发送消息服务模块 | 第35-40页 |
4.2.1 运输层连接的建立 | 第35-36页 |
4.2.2 应用层登录认证 | 第36-37页 |
4.2.3 消息生成 | 第37-39页 |
4.2.4 待发送消息链表 | 第39-40页 |
4.3 盲区补偿服务模块 | 第40-43页 |
4.3.1 对 JT/T 808 协议的扩展 | 第41-42页 |
4.3.2 盲区数据的存储和发送 | 第42-43页 |
4.4 接收消息服务模块 | 第43-47页 |
4.4.1 环形缓冲区的建立 | 第44-45页 |
4.4.2 接收的 JT/T 808 消息的解析 | 第45-47页 |
4.5 任务分发服务模块 | 第47-49页 |
4.5.1 任务的添加和动态优先级的实现 | 第48页 |
4.5.2 任务执行和派发 | 第48-49页 |
4.6 基于位置报警任务的实现 | 第49-52页 |
4.6.1 偏航报警问题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4.6.2 偏航报警模型的求解 | 第50-51页 |
4.6.3 偏航报警关键问题一:独立路段的判断模型 | 第51页 |
4.6.4 偏航报警关键问题二:正向行驶的判断 | 第51-52页 |
4.6.5 偏航报警关键问题三:拐点的判断 | 第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4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