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5页 |
1.1 概述 | 第9-12页 |
1.2 原油硫含量与馏分油硫含量的关系 | 第12-15页 |
1.2.1 原油硫含量与<125℃馏分中硫含量的关系 | 第12-13页 |
1.2.2 原油硫含量与 125~240℃馏分中硫含量的关系 | 第13页 |
1.2.3 原油硫含量与 240~350℃馏分中硫含量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4 原油硫含量与>350℃馏分中硫含量的关系 | 第14页 |
1.2.5 馏出温度对馏分油中硫含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硫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其发展 | 第15-24页 |
1.3.1 单体活性硫化合物的表征手段 | 第16-17页 |
1.3.2 活性硫的测定 | 第17-23页 |
1.3.3 腐蚀性硫的测定 | 第23页 |
1.3.4 总活性硫的测定 | 第23-2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硫醇硫的测定 | 第26页 |
2.2.2 硫醚硫的测定 | 第26页 |
2.2.3 二硫化物硫的测定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模拟体系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 | 第28-68页 |
3.1 模拟体系中硫醇硫的分析 | 第28-46页 |
3.1.1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8页 |
3.1.2 酸值变化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28-34页 |
3.1.3 烯烃含量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4 芳烃含量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37-40页 |
3.1.5 硫醚含量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40-42页 |
3.1.6 该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 第42-46页 |
3.2 模拟体系中二硫化物硫的分析 | 第46-58页 |
3.2.1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46-47页 |
3.2.2 酸值变化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47-54页 |
3.2.3 该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 第54-58页 |
3.3 模拟体系中硫醚硫的分析 | 第58-67页 |
3.3.1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58页 |
3.3.2 搅拌时间的选择 | 第58页 |
3.3.3 溶剂对该分析方法的影响 | 第58-64页 |
3.3.4 该分析方法的检测限 | 第64-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实际体系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 | 第68-82页 |
4.1 0 | 第68-72页 |
4.1.1 0 | 第68页 |
4.1.2 0 | 第68-72页 |
4.2 克拉玛依减二线馏分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 | 第72-81页 |
4.2.1 克拉玛依减二线馏分油的处理 | 第72页 |
4.2.2 克拉玛依减二线馏分油中硫醇硫的分析 | 第72-77页 |
4.2.3 克拉玛依减二线馏分油中硫醚硫的分析 | 第77-80页 |
4.2.4 克拉玛依减二线馏分油中二硫化物硫的分析 | 第80-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