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TCP 协议应用在无线网络中遇到的问题 | 第8页 |
1.1.2 无线网络中 TCP 性能改进方案概述 | 第8-9页 |
1.2 选题动机 | 第9-10页 |
1.3 论文工作 | 第10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网络编码与 TCP/NC 协议 | 第11-17页 |
2.1 网络编码简介 | 第11-13页 |
2.1.1 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2.1.2 常用网络编码方案的分类 | 第12-13页 |
2.2 TCP/NC 协议简介 | 第13-15页 |
2.3 线性编码未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2.4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基于 LT 编码的 TCP/NC 协议 | 第17-36页 |
3.1 线性编码运算代价的估算 | 第17-19页 |
3.1.1 编码运算代价的估算 | 第18页 |
3.1.2 解码运算代价的运算 | 第18-19页 |
3.2 LT 编码简介 | 第19-23页 |
3.2.1 LT 编码编解码原理分析 | 第19-22页 |
3.2.2 LT 编码度数分布分析 | 第22-23页 |
3.3 基于 LT 码的 TCP/NC 协议实现——TCP/NLT | 第23-35页 |
3.3.1 TCP/NLT 协议之 NC 层 | 第23-25页 |
3.3.2 TCP/NLT 协议 NC 层的发送端实现 | 第25-31页 |
3.3.3 TCP/NLT 协议 NC 层的接收端实现 | 第31-34页 |
3.3.4 缓存区管理机制 | 第34页 |
3.3.5 ACK 和 RTT 的处理方式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基于两种编码方法的 UDP/NC 协议实现 | 第36-43页 |
4.1 基于线性编码的 UDP/NCL 协议 | 第37-40页 |
4.1.1 发送端 | 第37-38页 |
4.1.2 接收端 | 第38-39页 |
4.1.3 缓冲区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4.2 基于 LT 编码的 UDP/NLT 协议 | 第40-42页 |
4.2.1 Encoder 模块实现 | 第40-41页 |
4.2.2 Decoder 模块实现 | 第41-42页 |
4.2.3 缓冲区管理机制 | 第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TCP/NLT 及 UDP/NC 协议性能评价 | 第43-55页 |
5.1 仿真软件 NS2 简介 | 第43-44页 |
5.2 NS2 仿真流程 | 第44-45页 |
5.3 基于两种不同编码方式的 TCP/NC 协议的性能评价 | 第45-50页 |
5.3.1 仿真环境介绍 | 第45-46页 |
5.3.2 无线链式拓扑场景仿真 | 第46-49页 |
5.3.3 TCP/NLT 协议实现问题及分析 | 第49-50页 |
5.4 基于两种不同编码方式的 UDP/NC 协议的性能评价 | 第50-53页 |
5.4.1 网络拓扑描述及仿真环境介绍 | 第50-53页 |
5.5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