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目录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1.1 海洋药物 | 第8-11页 |
1.1.1 海洋药物简介 | 第8页 |
1.1.2 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1.3 昆布氨酸 | 第11页 |
1.2 季铵盐 | 第11-13页 |
1.2.1 季铵盐简介 | 第11-12页 |
1.2.2 季铵盐的种类及其用途 | 第12-13页 |
1.2.3 季铵盐的定量检测方法 | 第13页 |
1.2.4 季铵盐产品发展的前景 | 第13页 |
1.3 离子交换树脂 | 第13-15页 |
1.3.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 第13页 |
1.3.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3 离子交换机理 | 第14页 |
1.3.4 影响交换速度的因素 | 第14页 |
1.3.5 离子交换的选择性 | 第14-15页 |
1.4 保湿剂 | 第15-20页 |
1.4.1 保湿剂简介 | 第15-16页 |
1.4.2 常用的保湿剂 | 第16-19页 |
1.4.3 保湿功效测定和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1.5 抗菌剂 | 第20-24页 |
1.5.1 抗菌剂的定义 | 第20页 |
1.5.2 抗菌剂的用途 | 第20-21页 |
1.5.3 抗菌剂的作用位点 | 第21页 |
1.5.4 抗菌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5 抗菌剂分类 | 第22-2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昆布氨酸的合成及提纯研究 | 第25-35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规格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昆布氨酸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8页 |
2.2.2 甲基化过程中pH随时间的变化的测定 | 第28页 |
2.2.3 732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昆布氨酸的表征 | 第29-31页 |
2.3.2 甲基化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pH随时间的变化 | 第31-32页 |
2.3.3 732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昆布氨酸的吸湿保湿性及吸湿动力学研究 | 第35-42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3.1.2 实验仪器及规格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页 |
3.2.1 吸湿性能测定 | 第36页 |
3.2.2 保湿性能测定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昆布氨酸的吸湿性 | 第36-37页 |
3.3.2 昆布氨酸的保湿性 | 第37-38页 |
3.3.3 昆布氨酸的吸湿动力学 | 第38-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昆布氨酸的抗菌性研究 | 第42-52页 |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1.2 实验仪器及规格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2.1 杀菌剂的配制 | 第42-43页 |
4.2.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44页 |
4.2.3 菌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4 抑菌圈的测定 | 第45页 |
4.2.5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4.3.1 菌液稀释度的选择 | 第45-46页 |
4.3.2 抑菌圈的测定 | 第46-49页 |
4.3.3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2-53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