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1. 地方政府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5-16页 |
3. 公共服务创新的内涵 | 第16-19页 |
二、浙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典型探索 | 第19-26页 |
(一) 杭州市:下城区创新公共服务运作机制,构筑亲民服务温馨港湾 | 第19-21页 |
(二) 义乌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 | 第21-22页 |
(三) 上虞市:创新科技公共服务模式 | 第22-23页 |
(四) 湖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 第23-24页 |
(五) 金华:一站式电子服务再造行政审批流程 | 第24-26页 |
三、浙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区域特色 | 第26-34页 |
(一) 创新性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 第26-28页 |
(二)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行机制创新 | 第28-29页 |
(三) 创新公共服务运作机制 | 第29-30页 |
(四) 创新公共服务形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0-31页 |
(五)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浙江文化大省 | 第31-34页 |
四、浙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区域特色的生成因素 | 第34-41页 |
(一) 政治因素:浙江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4-37页 |
1. 地方政府权力扩大 | 第34-35页 |
2. 地方利益代言人角色的凸显 | 第35-36页 |
3. 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加强 | 第36-37页 |
(二) 经济因素:浙江经济大省的基础保障作用 | 第37-38页 |
1. 经济快速发展驱动地方政府产生公共服务问题意识 | 第37-38页 |
2. 发达的市场经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财力保障 | 第38页 |
(三)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 第38-40页 |
1. 国际化潮流要求地方政府适应综合竞争 | 第38-39页 |
2. 社会化发展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 | 第39页 |
3. 信息化潮流要求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 第39-40页 |
(四) 文化因素:优秀文化传统是浙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 | 第40-41页 |
五、浙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问题分析 | 第41-45页 |
(一)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均,尤其是城乡差距较大 | 第41-42页 |
(二) 公共服务财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 第42页 |
(三) 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政府力度不够 | 第42-43页 |
(四) 公共服务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 第43页 |
(五) 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 第43-44页 |
(六) 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44-45页 |
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对策分析 | 第45-51页 |
(一) 大力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1. 加快发展基本够公共服务 | 第45-46页 |
2.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6页 |
(二) 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体制 | 第46-47页 |
1.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 第46页 |
2. 增加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支出,加快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发展 | 第46-47页 |
(三) 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47-48页 |
1. 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 第47页 |
2. 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切实内化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47-48页 |
(四) 加强公共服务发展创新法制化建设 | 第48-49页 |
1. 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法律制度 | 第48页 |
2. 加强公共服务服务领路的专项立法建设 | 第48-49页 |
(五) 构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 第49页 |
(六)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提高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