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微生物学检验论文

细菌整合子可变区长度及质粒消除对整合酶I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第10-11页
1 绪论第11-14页
2 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相关性研究第14-21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4-16页
        2.1.1 菌株第14页
        2.1.2 主要试剂第14-15页
        2.1.3 试剂配制第15页
        2.1.4 实验用药敏纸片第15页
        2.1.5 仪器与设备第15页
        2.1.6 引物第15-16页
    2.2 方法第16-17页
        2.2.1 菌种鉴定第16页
        2.2.2 药敏试验第16页
        2.2.3 细菌总DNA提取第16-17页
        2.2.4 Ⅰ类整合酶基因扩增第17页
        2.2.5 1.5%琼脂糖凝胶电泳第17页
    2.3 结果第17-19页
        2.3.1 菌种鉴定第17-18页
        2.3.2 Ⅰ类整合酶基因扩增结果第18-19页
        2.3.3 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相关性第19页
    2.4 讨论第19-20页
    2.5 小结第20-21页
3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可变区长度对intI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1-30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21-23页
        3.1.1 菌株第21页
        3.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3.1.3 仪器与设备第22页
        3.1.4 引物第22-23页
        3.1.5 实验用药敏纸片第23页
    3.2 方法第23-24页
        3.2.1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可变区扩增第23页
        3.2.2 铜绿假单胞菌总RNA的提取第23-24页
        3.2.3 逆转录cDNA反应第24页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第24页
    3.3 结果第24-28页
        3.3.1 根据整合子不同可变区长度分组第24-25页
        3.3.2 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RNA提取物第25页
        3.3.3 两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第25-26页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菌株intI1的表达水平第26-28页
    3.4 讨论第28-29页
    3.5 小结第29-30页
4 大肠埃希菌中质粒消除作用对intI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0-48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30-32页
        4.1.1 菌株第30页
        4.1.2 主要试剂第30-31页
        4.1.3 试剂配制第31页
        4.1.4 仪器与设备第31页
        4.1.5 引物第31-32页
    4.2 方法第32-35页
        4.2.1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32页
        4.2.2 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质粒DNA第32-33页
        4.2.3 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定位第33页
        4.2.4 紫外线对细菌质粒的消除作用第33-34页
        4.2.5 0.05% SDS诱导的质粒消除作用第34页
        4.2.6 盐酸小檗碱诱导的质粒消除作用第34-35页
    4.3 结果第35-44页
        4.3.1 Ⅰ类整合子阳性的大肠埃希菌质粒DNA第35-36页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tI1的定位第36-38页
        4.3.3 紫外线消除作用后质粒DNA电泳图及intI基因表达量改变第38-40页
        4.3.4 SDS消除作用后质粒DNA电泳图及intI基因表达量改变第40-42页
        4.3.5 盐酸小檗碱消除作用后质粒DNA电泳图及intI基因表达量改变第42-44页
    4.4 讨论第44-47页
    4.5 小结第47-48页
5 总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综述第52-59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SPOT.TB联合细胞因子INF-γ、IL-10等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