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动态研究 | 第13页 |
1.2.2 国外动态研究 | 第13-14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系统技术路线及采用的关键技术 | 第16-24页 |
2.1 课题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2 ERP 系统与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同步 | 第18-19页 |
2.2.1 数据同步方式比较 | 第18-19页 |
2.2.2 数据同步方式选择 | 第19页 |
2.3 增量数据获取处理 | 第19-21页 |
2.3.1 增量同步数据方法比较 | 第19-20页 |
2.3.2 同步增量数据方法选择 | 第20-21页 |
2.4 ERP 系统与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传输 | 第21-22页 |
2.4.1 传输方式比较 | 第22页 |
2.4.2 传输方式选择 | 第22页 |
2.4.3 设计方案优点 | 第22页 |
2.5 合同条款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可计算元素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36页 |
3.1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建设迫切性 | 第24-27页 |
3.1.1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3.1.2 现有应收账款管理面临困难 | 第26-27页 |
3.2 用户需求目标分析 | 第27-28页 |
3.2.1 应收回款计划自动生成 | 第28页 |
3.2.2 应收考核表的自动生成 | 第28页 |
3.2.3 合同中记录合同条款 | 第28页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3.1 数据抽取功能需求 | 第28-29页 |
3.3.2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数据自动同步需求 | 第29页 |
3.3.3 合同付款转化为可计算元素的需求 | 第29-30页 |
3.3.4 应收账款考核功能需求 | 第30页 |
3.3.5 应收账款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到期应收计划表 | 第30页 |
3.4 业务需求分析 | 第30-35页 |
3.4.1 制定应收账款考核办法 | 第31页 |
3.4.2 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 第31-33页 |
3.4.3 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职责 | 第33-35页 |
3.5 系统环境 | 第35页 |
3.5.1 系统软件环境 | 第35页 |
3.5.2 系统硬件环境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36-48页 |
4.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4.2 数据库设计 | 第37-43页 |
4.2.1 数据库表空间及 schema 设计 | 第37-38页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第38-43页 |
4.3 数据同步方法设计 | 第43-44页 |
4.3.1 数据同步方法设计 | 第43页 |
4.3.2 数据同步同步判断依据设计 | 第43-44页 |
4.4 应收回款计划设计 | 第44-46页 |
4.4.1 应收余额计算设计 | 第44页 |
4.4.2 回款计划输出设计 | 第44-46页 |
4.5 应收考核设计 | 第46-47页 |
4.5.1 录入合同付款条件转换为可计算元素设计 | 第46-47页 |
4.5.2 合同回款与付款条件匹配设计 | 第47页 |
4.5.3 奖励或处罚金额计算规则设计 | 第47页 |
4.5.4 考核程序的自我校验功能拓展设计 | 第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系统开发实现与测试 | 第48-69页 |
5.1 系统开发实现 | 第48-60页 |
5.1.1 数据同步方法的实现与开发 | 第48页 |
5.1.2 应收回款计划的实现与开发 | 第48-53页 |
5.1.3 应收回款考核的实现与开发 | 第53-57页 |
5.1.4 合同条款规则转换实现 | 第57-59页 |
5.1.5 数据自动同步的实现 | 第59-60页 |
5.2 系统运行说明 | 第60-64页 |
5.2.1 系统登陆 | 第60-61页 |
5.2.2 应收回款计划的生成 | 第61-63页 |
5.2.3 应收考核结果生成 | 第63-64页 |
5.3 系统测试 | 第64-67页 |
5.3.1 测试方法 | 第64-65页 |
5.3.2 测试目标 | 第65-66页 |
5.3.3 测试用例 | 第66-67页 |
5.3.4 测试结论 | 第67页 |
5.3.5 系统测试后调整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