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悬钩子属植物组织培养概况 | 第9-11页 |
1.2 悬钩子属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变化 | 第11页 |
1.3 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2-15页 |
2.1 材料 | 第12页 |
2.2 方法 | 第12-15页 |
2.2.1 无菌材料的获得 | 第12页 |
2.2.2 初代培养与继代培养 | 第12页 |
2.2.3 生根培养 | 第12页 |
2.2.4 驯化移栽 | 第12页 |
2.2.5 染色体观察 | 第12-14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14-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23页 |
3.1 欧洲黑莓的启动、增殖培养 | 第15-16页 |
3.2 欧洲黑莓的生根培养 | 第16-18页 |
3.3 欧洲黑莓的移栽 | 第18-19页 |
3.4 染色体观察 | 第19-23页 |
3.4.1 不同取样部位对染色体观察的影响 | 第19页 |
3.4.2 不同取样时间对染色体观察的影响 | 第19-20页 |
3.4.3 不同预处理时间对染色体观察的影响 | 第20页 |
3.4.4 不同酶解时间对染色体观察的影响 | 第20-21页 |
3.4.5 不同后低渗时间对染色体观察的影响 | 第21页 |
3.4.6 欧洲黑莓‘冬福瑞’分裂期观察及染色体倍性确定 | 第21-23页 |
4 小结和讨论 | 第23-24页 |
5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7-28页 |
作者简历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