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综述 | 第7-12页 |
第一 章 姚鼐游历概述 | 第12-25页 |
第一阶段:嗟我游中原,往来如飞鸿——六应会试奔波游(雍正九年(1 73 1 )——乾隆二十八年(1 76 3)) | 第12-15页 |
第二阶段:拂衣便可去,潜霍吾前期——八年宦海公务游(乾隆二十八年(1 76 3)——乾隆三十九年(1 7 7 4)) | 第15-18页 |
第三阶段:披我故时裘,浩歌出皇京——一朝挂印抒怀游(乾隆三十九年(1 77 4)——乾隆四十年(1 7 7 5)) | 第18-21页 |
第四阶段:散人随意江南北——四主书院闲适游(乾隆四十一年(17 76 )——嘉庆二十年(1 8 1 5))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姚鼐游历思想研究 | 第25-34页 |
第一节 蕴“山川奇杰之气”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览天地之至文,以养神明之用”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姚鼐游历专论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姚鼐出游的经济基础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姚鼐的交游及游伴 | 第37-50页 |
一、师长之谊:刘大櫆、袁枚 | 第37-42页 |
二、知己之交:朱孝纯、王文治 | 第42-46页 |
三、同乡之情:左世琅(字一青)、左世经(字众郛)、张若兆(字应宿)、张曾敞、侍朝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姚鼐游记相关问题辨析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地学游记之辨析 | 第50-59页 |
第二节 “缺少寄寓”与“考证过多”之辩 | 第5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姚鼐游历诗文编年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