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关联的BPM软件可信评估工具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第13-24页 |
·可信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可信计算发展现状 | 第13页 |
·可信与信任概念 | 第13-15页 |
·BPM相关技术 | 第15-17页 |
·BPM定义 | 第15页 |
·BPM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BPM生命周期 | 第16-17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7-22页 |
·灰色系统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灰色系统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1-22页 |
·基本方法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BPM软件可信因子体系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BPM软件可信因子 | 第24-30页 |
·BPM软件可信因子层次结构 | 第24页 |
·BPM软件可信因子定义及描述 | 第24-30页 |
·BPM软件可信证据的获取方法 | 第30-31页 |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灰关联的可信性评估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灰关联的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三种不确定性学科的比较 | 第32-33页 |
·灰关联算法与层次分析算法的比较 | 第33页 |
·评估过程模型 | 第33-35页 |
·评估算法模型 | 第35-39页 |
·具体评估数学方法 | 第35-37页 |
·评估步骤 | 第37-39页 |
·评估案例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BPM软件可信性评估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54页 |
·系统简介 | 第42-44页 |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第42页 |
·系统架构介绍 | 第42-44页 |
·BPMEva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2页 |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 第44-46页 |
·系统使用过程演示 | 第46-52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2-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工作总结 | 第54页 |
·存在问题 | 第54-5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