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现状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10-15页 |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一)选题目的 | 第10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二、文化体制的改革现状 | 第10-13页 |
| (一)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 (二)对策研究 | 第11-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 (二)访谈法 | 第13页 |
| (三)实证分析法 | 第13页 |
| 四、创新点 | 第13-15页 |
| (一)研究角度创新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方法创新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一)文化的概念 | 第15页 |
| (二)文化体制的概念 | 第15-16页 |
|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概念 | 第16页 |
|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 第16-18页 |
|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 | 第16-17页 |
|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 | 第17-18页 |
|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 第18-20页 |
|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 第18页 |
| (二)群众文化需求增长的需要 | 第18页 |
| (三)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第18-19页 |
| (四)现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各地实践 | 第20-28页 |
| 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 | 第20-22页 |
| (一)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梳理 | 第20页 |
|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析 | 第20-22页 |
| 二、相关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 第22-27页 |
| (一)上海市文化体制整体改革 | 第22-24页 |
| (二)杭州市文化体制改革 | 第24-25页 |
| (三)湖南广电集团改革 | 第25-27页 |
| 三、各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 第27-28页 |
| (一)继续推进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 | 第27页 |
| (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 第27页 |
| (三)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 第27页 |
| (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现状 | 第28-35页 |
| 一、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一)完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 第28页 |
| (二)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 第28页 |
| (三)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第28-29页 |
| 二、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实例 | 第29-31页 |
| (一)苏州市演艺团体体制改革 | 第29页 |
| (二)苏州日报社体制改革 | 第29-30页 |
| (三)苏州市广电总台体制改革 | 第30-31页 |
| 三、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 (一)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 第31-32页 |
|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划分不清 | 第32页 |
| (三)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关于完善苏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35-38页 |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架构 | 第35页 |
|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35页 |
| (二)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文化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 | 第35页 |
| (三)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 | 第35页 |
| 二、推动文化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 | 第35-36页 |
| (一)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第35页 |
| (二)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 第35-36页 |
| (三)推动已转制单位深化改革 | 第36页 |
| 三、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 第36-38页 |
| (一)推动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 第36页 |
| (二)优化文化经济政策 | 第36页 |
| (三)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运行机制 | 第36-37页 |
| (四)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