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reescale MCU的真空灭弧室真空度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1-13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真空度检测方法分析 | 第13-15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灭弧室真空度检测机理研究 | 第17-28页 |
2.1 真空灭弧室基础 | 第17-19页 |
2.1.1 真空灭弧室的结构特点 | 第17-19页 |
2.1.2 真空灭弧室的工作原理 | 第19页 |
2.2 磁控放电法检测真空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2.1 气体放电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2.2.2 脉冲电场配置与电视机显像管显像原理 | 第22-23页 |
2.2.3 电容充放电原理与磁场配置 | 第23-27页 |
2.2.3.1 电容充放电原理 | 第24-25页 |
2.2.3.2 磁场配置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真空度智能检测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28-56页 |
3.1 检测系统智能一体化分析 | 第28-30页 |
3.2 主控电路与外围电路设计 | 第30-34页 |
3.2.1 主控芯片MC9S12XEP100简介 | 第30-31页 |
3.2.2 外围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3.2.2.1 芯片电源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2.2.2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3.2.2.3 复位电路与BDM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3.3 检测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 第34-36页 |
3.4 检测系统关键电路设计 | 第36-51页 |
3.4.1 20kV脉冲高压电路设计 | 第36-40页 |
3.4.1.1 高压电路工作警示电路 | 第37-38页 |
3.4.1.2 高压输出电路闭环控制设计 | 第38-40页 |
3.4.2 磁场发生电路设计 | 第40-43页 |
3.4.2.1 充电状态检测电路 | 第40-41页 |
3.4.2.2 充电电路保护设计 | 第41-42页 |
3.4.2.3 关键电子器件选型 | 第42-43页 |
3.4.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3.4.3.1 信号采集电路关键参数设置 | 第44页 |
3.4.3.2 输入保护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3.4.3.3 ICL7650芯片介绍 | 第45-46页 |
3.4.4 按键电路设计 | 第46页 |
3.4.5 液晶显示与通信电路设计 | 第46-51页 |
3.4.5.1 CAN总线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3.4.5.2 RS485总线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3.4.5.3 RS232串口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3.4.5.4 显示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3.5 检测系统PCB设计 | 第51-55页 |
3.5.1 原理图优化设计 | 第51-53页 |
3.5.2 PCB优化设计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真空度智能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56-65页 |
4.1 单片机软件开发软件与调试工具 | 第56-57页 |
4.1.1 开发环境介绍 | 第56页 |
4.1.2 调试工具选择 | 第56-57页 |
4.2 主控芯片程序 | 第57-61页 |
4.2.1 主程序 | 第57-59页 |
4.2.2 电流采集单元 | 第59-60页 |
4.2.3 显示软件设计 | 第60-61页 |
4.3 通信模块设计 | 第61-64页 |
4.3.1 上下位机通信环节 | 第62-63页 |
4.3.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真空度检测试验系统搭建与试验结果 | 第65-79页 |
5.1 实验平台搭建与测试 | 第65-70页 |
5.1.1 试验系统的组成 | 第65-67页 |
5.1.2 灭弧室动静触头开距方式 | 第67-68页 |
5.1.3 功率放大电路调试 | 第68页 |
5.1.4 电容充电电路测试 | 第68-69页 |
5.1.5 信号采集电路测试及电流波形验证 | 第69-70页 |
5.2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70-77页 |
5.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0-73页 |
5.2.2 离子电流采集 | 第73-76页 |
5.2.3 真空度对比实验 | 第76-77页 |
5.3 灭弧室真空度测试仪模型设计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