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虚假诉讼及其规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民事虚假诉讼概述 | 第12-18页 |
(一)民事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民事虚假诉讼常见的表现形式 | 第13-18页 |
1.民间借贷中的虚假诉讼 | 第13-14页 |
2.离婚案件中的虚假诉讼 | 第14-15页 |
3.因企业破产导致的虚假诉讼 | 第15-16页 |
4.驰名商标引发的虚假诉讼 | 第16页 |
5.新政策引发的虚假诉讼 | 第16-18页 |
二、民事虚假诉讼的成因分析 | 第18-24页 |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 | 第18-19页 |
1.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利益驱动 | 第18页 |
2.社会上的诚信缺失 | 第18-19页 |
3.违法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成比例 | 第19页 |
(二)从制度层面分析 | 第19-24页 |
1.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内在弱点 | 第19-20页 |
2.民事调解制度固有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3.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紧张 | 第21-22页 |
4.审判机制的内在缺陷 | 第22-24页 |
三、现行民事虚假诉讼规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二)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三)虚假诉讼的刑事规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四、民事虚假诉讼的应对措施 | 第28-34页 |
(一)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 | 第28-29页 |
1.设立第三人的参诉制度 | 第28页 |
2.增加案外第三人的申诉制度 | 第28-29页 |
(二)完善民事证据审查制度 | 第29-30页 |
(三)完善调解制度 | 第30-31页 |
(四)提高违法成本,健全与完善相关立法 | 第31-32页 |
(五)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加强道德建设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