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NRSFM算法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人脸网格参数的三维人脸建模第16页
        1.3.2 三维扫描仪的三维人脸建模第16-17页
        1.3.3 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第17-18页
        1.3.4 Kinect的三维人脸建模第18页
        1.3.5 二维图像的三维人脸建模第18-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0-23页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三维人脸建模相关知识研究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人脸特征点定位和提取第23-30页
        2.2.1 主动形状模型第23-27页
        2.2.2 主动形状模型的改进第27页
        2.2.3 主动外观模型第27-30页
        2.2.4 主动外观模型的改进第30页
    2.3 创建稠密的三维人脸模型第30-34页
        2.3.1 形变统计模型的方法第30-32页
        2.3.2 函数插值的方法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SFM算法的三维重构第35-4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第35-38页
    3.3 CSF算法第38-39页
    3.4 SFM算法第39-44页
        3.4.1 刚性的SFM算法第39-41页
        3.4.2 NRSFM算法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NRSFM算法的三维人脸建模第45-60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特征点筛选第46-48页
        4.2.1 Gabor纹理特征第46页
        4.2.2 相似度计算第46-47页
        4.2.3 实验设计与分析第47-48页
    4.3 自适应CSF算法第48-51页
        4.3.1 算法描述第48-49页
        4.3.2 实验分析与设计第49-51页
    4.4 改进的NRSFM-RIK算法第51-59页
        4.4.1 算法描述第51-53页
        4.4.2 实验设计与分析第53-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5.1 本文主要工作第60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套复杂度的控制流混淆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Java的档案资料借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