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研究--基于深圳A企业的调查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导论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3.2 个案访谈法 | 第13页 |
1.3.3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2.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4页 |
2.1.2 择偶困境 | 第14-15页 |
2.2 择偶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2.1 个人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社会理论 | 第16-17页 |
2.3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相关研究 | 第17-23页 |
2.3.1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现状研究 | 第17-19页 |
2.3.2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2.3.3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对策研究 | 第21-23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3.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现状 | 第24-36页 |
3.1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2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现状 | 第27-32页 |
3.2.1 择偶观念 | 第27-28页 |
3.2.2 择偶路径 | 第28-30页 |
3.2.3 经济状况 | 第30-31页 |
3.2.4 制度层面 | 第31-32页 |
3.3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现状的差异性 | 第32-36页 |
3.3.1 不同性别的择偶现状的差异性 | 第32-34页 |
3.3.2 不同时间分配的择偶现状的差异性 | 第34-36页 |
4.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 | 第36-41页 |
4.1 新生代农民工情感上的择偶困境 | 第36-38页 |
4.1.1 择偶观念与现实差异大 | 第36-37页 |
4.1.2 择偶范围狭窄 | 第37页 |
4.1.3 情感维系不足 | 第37-38页 |
4.2 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上的择偶困境 | 第38-39页 |
4.2.1 择偶经济负担重 | 第38-39页 |
4.2.2 经济资本与城市居民相差悬殊 | 第39页 |
4.3 新生代农民工制度上的择偶困境 | 第39-41页 |
4.3.1 不公平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 第39-40页 |
4.3.2 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0-41页 |
5.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原因 | 第41-46页 |
5.1 情感上的择偶困境原因 | 第41-43页 |
5.1.1 缺乏良好的择偶环境 | 第41页 |
5.1.2 传统择偶观与现代择偶观的矛盾 | 第41-42页 |
5.1.3 职业性质和自我认知低 | 第42-43页 |
5.2 经济上的择偶困境原因 | 第43-44页 |
5.2.1 婚恋成本高 | 第43页 |
5.2.2 收入水平低 | 第43-44页 |
5.3 制度上的择偶困境原因 | 第44-46页 |
5.3.1 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44页 |
5.3.2 法律法规意识薄弱 | 第44-46页 |
6.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的对策分析 | 第46-50页 |
6.1 情感上的择偶困境对策 | 第46-47页 |
6.1.1 加强宣传教育,扭转择偶观念 | 第46页 |
6.1.2 开展联谊活动,扩大择偶范围 | 第46-47页 |
6.1.3 缩减工作时间,时间合理分配 | 第47页 |
6.2 经济上的择偶困境对策 | 第47-48页 |
6.2.1 提高职业技能,提升收入水平 | 第47-48页 |
6.2.2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第48页 |
6.3 制度上的择偶困境对策 | 第48-50页 |
6.3.1 改革户籍制度,淡化身份边界 | 第49页 |
6.3.2 健全社会保障,享受平等待遇 | 第49-50页 |
7.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附录一:新生代农民工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附录二:被访者信息表 | 第54-55页 |
附录三:问卷调查表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