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动画的美学特征分析其创新发展趋势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沙动画发展概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沙动画的相关界定 | 第9-11页 |
一、动画的相关界定与审美特征 | 第9-10页 |
二、沙画的相关界定 | 第10-11页 |
三、沙动画的相关界定 | 第11页 |
第二节 世界沙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7页 |
一、世界沙动画的起源 | 第11-13页 |
二、世界沙动画的发展与繁荣 | 第13-17页 |
第三节 中国沙动画的历史演变 | 第17-19页 |
一、中国沙动画的起源 | 第17页 |
二、中国沙动画的发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沙动画的美学特征及其艺术性特征 | 第19-34页 |
第一节 沙动画的美学特征 | 第19-28页 |
一、沙动画的美学特征之一:内容 | 第19-22页 |
(一)沙动画的内蕴美 | 第19-21页 |
(二)沙动画的文化美 | 第21-22页 |
二、沙动画的美学特征之二:形式 | 第22-28页 |
(一)沙动画的形式美 | 第22-26页 |
(二)沙动画的技术美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沙动画的艺术性特征 | 第28-34页 |
一、沙动画符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性 | 第28-30页 |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 | 第28页 |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 | 第28页 |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 | 第28-30页 |
二、沙动画符合造型艺术的审美特性 | 第30页 |
(一)造型性与直观性 | 第30页 |
(二)瞬间性和永固性 | 第30页 |
(三)再现性 | 第30页 |
三、沙动画符合表情艺术的审美特性 | 第30-32页 |
(一)抒情性 | 第30-31页 |
(二)表演性和形象性 | 第31页 |
(三)节奏性和韵律美 | 第31-32页 |
四、沙动画符合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 | 第32页 |
(一)间接性与广阔性 | 第32页 |
(二)情感性和思想性 | 第32页 |
(三)结构性 | 第32页 |
五、沙动画符合综合艺术的审美特性 | 第32-34页 |
(一)综合性与独特性 | 第32-33页 |
(二)情节性和主人公 | 第33页 |
(三)文学性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沙动画的创作特点研究 | 第34-36页 |
第一节 沙动画的题材的选择 | 第34页 |
第二节 沙动画造型 | 第34页 |
第三节 沙动画艺术的表演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沙动画的创新发展趋势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沙动画创作的主要缺陷和限制 | 第36-37页 |
一、材料上的限制 | 第36页 |
二、动作与造型上的限制 | 第36页 |
三、画面表现上的限制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创新:沙动画发展的创新趋势 | 第37-43页 |
一、材料的多样 | 第37-38页 |
二、题材内容的丰富 | 第38-39页 |
三、风格和技术的多元 | 第39-40页 |
四、空间的拓展 | 第40页 |
五、节奏的加快 | 第40页 |
六、传播方式和媒介的创新 | 第40-41页 |
七、产业上的跨界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一 本文所涉及的图片清单 | 第47-48页 |
附录二 本文所涉及的表格清单 | 第48-49页 |
附录三 本文所涉及的艺术术语 | 第49-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