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医药卫生器械论文--诊断检验用器械论文

血沉及血沉仪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血沉检测的发展历史第11页
    1.3 血沉检测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血沉仪发展现状第12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2-14页
2 血沉机理的相关介绍第14-22页
    2.1 血沉简介第14-18页
        2.1.1 血液第14页
        2.1.2 红细胞第14-15页
        2.1.3 血沉第15-16页
        2.1.4 血沉过程第16页
        2.1.5 血沉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2.1.6 应用第18页
    2.2 血沉检测方法第18-20页
    2.3 自动血沉仪的发展第20-22页
3 血沉测试方法研究第22-35页
    3.1 血沉方法研究实验的内容第22页
    3.2 血沉方法研究的实验第22-25页
        3.2.1 实验器材第22-24页
        3.2.2 魏氏法测量血沉第24页
        3.2.3 倾斜法测量血沉第24-25页
    3.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25-28页
        3.3.1 倾斜角度的选择第25-26页
        3.3.2 取血量的选择第26-27页
        3.3.3 测量时长的选择第27页
        3.3.4 试管内径的选择第27-28页
        3.3.5 实验初步结论第28页
    3.4 血沉方法验证第28-33页
        3.4.1 验证实验及验证结果第28-29页
        3.4.2 验证实验的结果分析第29-33页
    3.5 测量误差分析第33页
    3.6 实验结论第33-35页
4 血沉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第35-47页
    4.1 工作原理第36-43页
        4.1.1 管路设计目标第37页
        4.1.2 仪器动作流程第37-43页
    4.2 机器检测与魏氏检测第43-46页
        4.2.1 全自动魏氏血沉仪与魏氏实验第43-45页
        4.2.2 实验结果分析第45-46页
    4.3 血沉仪测量的一致性第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5 全自动魏氏血沉仪的硬件设计第47-56页
    5.1 光电检测第47-50页
    5.2 仪器硬件第50-56页
        5.2.1 仪器部件第50-51页
        5.2.2 电路系统第51-52页
        5.2.3 电磁阀控制电路第52-53页
        5.2.4 扫描版第53-54页
        5.2.5 血液高度检测板第54页
        5.2.6 主控板第54-56页
6 全自动魏氏血沉仪的软件设计第56-61页
    6.1 开发环境第56-60页
        6.1.1 主界面第57页
        6.1.2 填写报告模块第57-58页
        6.1.3 结果查询模块第58页
        6.1.4 进程模块第58-60页
    6.2 软件系统改进第60-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页
        7.1.1 主要工作与成果第61页
        7.1.2 待改进部分第61页
    7.2 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材料的3T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性能研究
下一篇:液压新型节流阀抑制空化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