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誉的法律保护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商誉及商誉权的内涵 | 第11-17页 |
(一)商誉内涵 | 第11页 |
(二)商誉权的属性 | 第11-14页 |
(三)商誉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 第14-17页 |
二、商誉侵权行为的认定 | 第17-23页 |
(一)商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7-20页 |
1.主观方面要求侵权行为人应存在过错 | 第17-18页 |
2.侵权主体应扩大为一般主体 | 第18-19页 |
3.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商誉侵权的行为 | 第19页 |
4.造成了实质损害结果,产生了侵权损害事实 | 第19-20页 |
5.实质损害与过错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20页 |
(二)商誉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0-23页 |
1.假冒行为 | 第20页 |
2.诽谤行为 | 第20-21页 |
3.商标淡化 | 第21-23页 |
三、我国商誉保护制度的缺陷和完善建议 | 第23-27页 |
(一)我国商誉保护制度缺陷 | 第23-25页 |
(二)完善我国商誉保护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25-27页 |
1.明晰商誉权归属体系,确定权利的法律性质 | 第25页 |
2. 扩大商誉保护范围,完善相关的法律责任 | 第25页 |
3.制定相应赔偿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 第25-26页 |
4.适时制定单行法,完善细则性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