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核废料永久贮库处置单元寿命预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1.3 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第13页
    1.2 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及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第14-15页
        1.2.2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第15-17页
        1.2.3 钢纤维混凝土第17-20页
        1.2.4 混杂纤维混凝土第20-21页
    1.3 混凝土结构抗氯盐侵蚀研究现状第21-24页
        1.3.1 普通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2 纤维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3 混杂纤维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24-25页
第2章 纤维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基本理论第25-43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机理第25-27页
        2.2.1 氯离子的来源第25-26页
        2.2.2 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的机理第26-27页
    2.3 混杂纤维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第27-30页
        2.3.1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第27-29页
        2.3.2 混杂效应第29-30页
    2.4 氯离子扩散模型第30-35页
        2.4.1 Fick第二定律第30-31页
        2.4.2 改进后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第31-33页
        2.4.3 混杂纤维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模型第33-35页
    2.5 氯离子扩散模型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及取值第35-41页
        2.5.1 氯离子扩散系数衰减指数m第35-36页
        2.5.2 纤维掺量的影响第36页
        2.5.3 水灰比与D_0的取值第36-37页
        2.5.4 温度影响与K_T取值第37页
        2.5.5 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第37-39页
        2.5.6 保护层厚度第39-40页
        2.5.7 临界氯离子浓度第40-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第43-6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试验概况第43-48页
        3.2.1 试验材料第43-45页
        3.2.2 试验设备第45-46页
        3.2.3 试件分组第46页
        3.2.4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第46-48页
    3.3 氯盐侵蚀下的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第48-51页
        3.3.1 试验方法第48-50页
        3.3.2 试验结果第50-51页
        3.3.3 结果分析第51页
    3.4 混凝土气泡特征参数测定第51-57页
        3.4.1 试验方法第52-54页
        3.4.2 试验结果第54-56页
        3.4.3 结果分析第56-57页
    3.5 氯盐侵蚀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测定第57-62页
        3.4.1 试验方法第57-58页
        3.4.2 试验结果第58-60页
        3.4.3 结果分析第60-62页
    3.6 初始氯离子扩散系数及衰减指数第62-64页
        3.6.1 氯离子扩散系数及表面氯离子浓度第62-63页
        3.6.2 时间衰减指数及初始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第63-64页
    3.7 孔结构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第64-66页
    3.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氯离子侵蚀条件下的处置单元寿命预测第67-83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第67-68页
    4.3 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机理第68-70页
    4.4 钢筋的锈蚀模型第70-74页
        4.4.1 锈蚀开始时间计算模型第70页
        4.4.2 混凝土开裂前钢筋锈蚀模型第70-74页
    4.5 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模型第74-76页
    4.6 处置单元钢筋锈蚀开始时间第76-79页
        4.6.1 各项系数取值第76-78页
        4.6.2 钢筋锈蚀开始时间计算第78页
        4.6.3 结果分析第78-79页
    4.7 处置单元保护层锈胀开裂时间第79-81页
        4.7.1 钢筋锈蚀速率计算第79-80页
        4.7.2 临界锈蚀量计算第80-81页
    4.8 本章小节第81-8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5.1 主要结论第83-84页
    5.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致谢第93-95页
作者简介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斜心墙土石坝渗流分析研究
下一篇: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开发研究--对福州双杭历史街区开发策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