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0-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3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 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第15-27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2.1.1 国外承载力研究综述第15-16页
        2.1.2 国内承载力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3 城市承载力研究综述第17-18页
        2.1.4 承载力研究简评第18-19页
    2.2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第19-21页
    2.3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1-27页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3页
        2.3.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23-25页
        2.3.3 比较优势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概况第27-41页
    3.1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界定第27-28页
    3.2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8-35页
        3.2.1 综合经济概况第28-30页
        3.2.2 产业结构概况第30-34页
        3.2.3 人口社会概况第34-35页
    3.3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概况第35-41页
        3.3.1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概况第35-38页
        3.3.2 京津冀城市群环境概况第38-41页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模型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1-57页
    4.1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模型与方法第41-46页
        4.1.1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原理第41-44页
        4.1.2 城市综合承载力与承载潜力的定量描述第44-46页
    4.2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50页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46页
        4.2.2 指标的筛选与选取第46-47页
        4.2.3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7-50页
    4.3 数据处理第50-57页
        4.3.1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标准化处理第50-52页
            4.3.1.1 原始数据的收集第50页
            4.3.1.2 指标标准化处理第50-52页
        4.3.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52-57页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第57-69页
    5.1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实证分析第57-62页
        5.1.1 理想值的确定第57-59页
        5.1.2 理想承载力向量模的确定第59-60页
        5.1.3 理想状态下cosθ的确定第60-61页
        5.1.4 各城市承载潜力的确定第61-62页
    5.2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第62-69页
        5.2.1 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第65-66页
        5.2.2 实证结果分析第66-69页
第六章 提高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第69-75页
    6.1 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第69-71页
    6.2 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第71-72页
    6.3 加速技术进步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第72-73页
    6.4 加强宏观控制与各城市共同发展第73-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75页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房地产公司的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第四方物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