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钢成形极限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IF钢简介 | 第11-12页 |
1.2 成形极限图的研究 | 第12-20页 |
1.2.1 成形极限图的范围与指标 | 第13-15页 |
1.2.2 成形极限图的实验制作 | 第15-16页 |
1.2.3 成形极限图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4 数值模拟在成形极限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获取成形极限图 | 第22-33页 |
2.1 成形极限图的实验获取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平面法(in-plane) | 第23页 |
2.1.2 曲面法(out-of-plane) | 第23-24页 |
2.2 实验设备与试样 | 第24-28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2.2 实验试样设计与制备 | 第25-26页 |
2.2.3 实验试样网格印制 | 第26-28页 |
2.3 极限状态的判断与测量 | 第28-30页 |
2.3.1 极限状态的判断 | 第28-29页 |
2.3.2 极限状态应变的测量 | 第29-30页 |
2.4 基于实验的IF钢成形极限图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M-K理论的板材成形极限图预测 | 第33-49页 |
3.1 M-K凹槽模型 | 第33-35页 |
3.2 屈服准则 | 第35-39页 |
3.2.0 Tresca屈服准则 | 第35页 |
3.2.1 Von Mises屈服准则 | 第35页 |
3.2.2 Hill48屈服准则 | 第35-37页 |
3.2.3 Hill79屈服准则 | 第37页 |
3.2.4 Hosford屈服准则 | 第37-38页 |
3.2.5 其他屈服准则 | 第38-39页 |
3.3 M-K模型的理论计算 | 第39-40页 |
3.4 理论预测成形极限图的算法实现 | 第40-44页 |
3.5 各材料参数对成形极限图的影响 | 第44-47页 |
3.5.1 初始厚度不均度对成形极限曲线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2 应变硬化指数对成形极限曲线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3 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对成形极限曲线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不同屈服准则对成形极限曲线的影响 | 第47页 |
3.7 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板材成形极限图预测 | 第49-63页 |
4.1 DYNAFORM软件介绍 | 第49-50页 |
4.2 板材成形极限虚拟实验 | 第50-54页 |
4.2.1 单元类型与算法 | 第51页 |
4.2.2 材料类型 | 第51-52页 |
4.2.3 单元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4.2.4 接触类型及相关工艺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4.2.5 摩擦条件 | 第54页 |
4.3 虚拟FLD实验的失稳判据 | 第54-58页 |
4.3.1 应变差值准则 | 第55-56页 |
4.3.2 凸模最大压力准则 | 第56-57页 |
4.3.3 应变路径突变准则 | 第57-58页 |
4.4 有限元仿真预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有限元仿真预测FLD的影响因素 | 第59-62页 |
4.5.1 材料模型对预测成形极限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2 摩擦条件对预测成形极限的影响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