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用户隐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网络隐私关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隐私保护行为的概念与类型 | 第19-25页 |
2.1 隐私保护行为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1 隐私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网络隐私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3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概念 | 第20页 |
2.2 网络隐私侵犯威胁的类型 | 第20-21页 |
2.2.1 网络信息收集行为带来的威胁 | 第20-21页 |
2.2.2 网络信息使用行为带来的威胁 | 第21页 |
2.3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类型 | 第21-25页 |
2.3.1 信息提供行为 | 第21-22页 |
2.3.2 抱怨行为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与发展 | 第25-36页 |
3.1 可穿戴设备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3.1.1 智能眼镜 | 第26页 |
3.1.2 智能手表 | 第26页 |
3.1.3 智能手环 | 第26-27页 |
3.2 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发展 | 第27-30页 |
3.2.1 市场现状 | 第27-28页 |
3.2.2 发展特征 | 第28页 |
3.2.3 中国的情况 | 第28-30页 |
3.3 可穿戴服务隐私泄露的现状 | 第30-32页 |
3.3.1 获取服务泄露用户基本信息 | 第30-31页 |
3.3.2 精准定位泄露用户位置信息 | 第31-32页 |
3.3.3 使用服务泄露用户行为信息 | 第32页 |
3.4 可穿戴设备用户隐私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32-36页 |
3.4.1 基于真实性的人工智能环境诱导用户泄露信息 | 第33页 |
3.4.2 基于开放性的人工智能环境容易泄露用户隐私 | 第33-34页 |
3.4.3 “后台”意识与用户隐私风险 | 第34页 |
3.4.4 国家法律不完善与用户隐私保护的无力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可穿戴服务用户隐私保护行为的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6-38页 |
4.2 模型设定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隐私保护行为的结构效应分析 | 第40-52页 |
5.1 可穿戴服务用户隐私保护行为问卷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 第40-46页 |
5.1.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0-43页 |
5.1.2 测量模型检验 | 第43-44页 |
5.1.3 假设检验 | 第44-46页 |
5.2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结构关系分析 | 第46-49页 |
5.2.1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经历对信息敏感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6页 |
5.2.2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意识对其知觉隐私风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6页 |
5.2.3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信息敏感度对其知觉隐私风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6-47页 |
5.2.4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经历对其知觉隐私风险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7页 |
5.2.5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感知收益对其隐私保护意图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7页 |
5.2.6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保护意图对其保护个人信息时采取抑制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7-48页 |
5.2.7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保护意图对其保护个人信息时采取控制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8页 |
5.2.8 可穿戴设备用户的隐私保护意图对其保护个人信息时采取投诉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 第48-49页 |
5.3 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第49-52页 |
5.3.1 特殊情况的讨论 | 第49页 |
5.3.2 对差异的讨论 | 第49-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6.2.1 用户方面 | 第52-53页 |
6.2.2 企业方面 | 第53页 |
6.2.3 政策方面 | 第53-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