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煤炭形成及其分类 | 第9-12页 |
1.1.1 煤炭的形成 | 第9页 |
1.1.2 煤炭的分类 | 第9-11页 |
1.1.3 炼焦煤及其在配煤炼焦过程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中国地区煤的地理分布特征 | 第12-13页 |
1.3 煤的热解及成焦机理 | 第13-18页 |
1.3.1 煤的热解过程 | 第13-14页 |
1.3.2 煤在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 第14-16页 |
1.3.3 煤的成焦机理 | 第16-18页 |
1.4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及行为 | 第18-19页 |
1.5 新疆煤资源及其特点 | 第19页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6.1 新疆煤特性及改质炼焦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2 煤热解过程化学结构变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6.3 焦炭质量预测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7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22-25页 |
1.7.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22页 |
1.7.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7.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煤粉改质基础试验 | 第25-41页 |
2.1 单种煤煤质分析 | 第25-34页 |
2.1.1 煤的工业分析和工艺分析 | 第25-26页 |
2.1.2 镜质组反射率测定 | 第26-28页 |
2.1.3 单种煤的元素分析 | 第28-29页 |
2.1.4 单种煤团能分析 | 第29-34页 |
2.2 改质炼焦试验 | 第34-41页 |
2.2.1 试验原料 | 第34页 |
2.2.2 10kg炼焦基础试验 | 第34-36页 |
2.2.3 10kg改质炼焦基础试验 | 第36-41页 |
3 新疆煤及改性煤热解过程的结构变化 | 第41-59页 |
3.1 新疆库拜气煤的热解过程研究 | 第41-42页 |
3.2 煤及不同温度段热解产物的元素分析 | 第42-44页 |
3.3 煤及不同温度段热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8页 |
3.3.1 煤焦的红外光谱官能团结构定量分析 | 第46-48页 |
3.4 煤及不同温度段热解产物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图像分析 | 第48-59页 |
3.4.1 样品的制备 | 第48页 |
3.4.2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实验检测分析 | 第48-52页 |
3.4.3 煤焦平均分子式和分子量计算 | 第52-54页 |
3.4.4 富勒烯结构分析 | 第54-59页 |
4 焦炭强度质量预测 | 第59-65页 |
4.1 焦炭冷态强度质量预测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4.2 预测方程及回归系数检验 | 第62-64页 |
4.2.1 预测方程检验 | 第62-63页 |
4.2.2 回归系数检验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