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生物质能源 | 第14-17页 |
1.1.1 生物质能定义 | 第14-15页 |
1.1.2 生物质能特点 | 第15-16页 |
1.1.3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1.2 生物质利用方式 | 第17-21页 |
1.2.1 生物质物理转化技术 | 第18页 |
1.2.2 生物质化学转化技术 | 第18-20页 |
1.2.3 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 | 第20-21页 |
1.3 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 第21-22页 |
1.3.1 卫生填埋 | 第21页 |
1.3.2 农业利用 | 第21-22页 |
1.3.3 热利用 | 第22页 |
1.4 生物质致密成型的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1.4.1 生物质致密成型机理 | 第23-25页 |
1.4.2 成型因素对致密成型的影响 | 第25-27页 |
1.4.3 混合成型的影响 | 第27-29页 |
1.5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4页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4-38页 |
2.3.1 污泥及生物质元素分析方法 | 第34页 |
2.3.2 污泥及生物质工业分析方法 | 第34页 |
2.3.3 生物质原料的组分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3.4 污泥蛋白质分析方法 | 第35页 |
2.3.5 成型颗粒横截面的电子扫描电镜分析( SEM) | 第35页 |
2.3.6 成型颗粒能耗及性质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2.3.7 成型颗粒燃烧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第3章 成型条件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的影响 | 第38-57页 |
3.1 成型压强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行为的影响 | 第38-45页 |
3.1.1 成型能耗 | 第38-41页 |
3.1.2 密度及膨胀率 | 第41-42页 |
3.1.3 Meyer强度 | 第42-44页 |
3.1.4 吸水性 | 第44-45页 |
3.2 成型温度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的影响 | 第45-50页 |
3.2.1 成型能耗 | 第45-46页 |
3.2.2 密度和膨胀率 | 第46-48页 |
3.2.3 Meyer强度 | 第48-49页 |
3.2.4 吸水性 | 第49-50页 |
3.3 原料含水率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的影响 | 第50-55页 |
3.3.1 成型能耗 | 第50-52页 |
3.3.2 密度和膨胀率 | 第52-53页 |
3.3.3 Meyer强度 | 第53-54页 |
3.3.4 吸水性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生物质比例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的影响 | 第57-66页 |
4.1 混合比例对污泥与生物质混合成型能耗与性质的影响 | 第57-62页 |
4.1.1 成型能耗 | 第57-58页 |
4.1.2 密度和膨胀率 | 第58-60页 |
4.1.3 Meyer强度 | 第60-61页 |
4.1.4 吸水性 | 第61-62页 |
4.2 不同比例污泥与生物质成型颗粒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