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概述 | 第13-15页 |
1.2.1 NiTi二元合金 | 第13-14页 |
1.2.2 NiTi基三元合金 | 第14-15页 |
1.3 平面应变压缩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1.3.1 平面变形应力应变分析 | 第16-18页 |
1.3.2 平面应变织构分析基础 | 第18-2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20-25页 |
1.4.1 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2 平面应变塑性变形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3 平面应变塑性变形有限元模拟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5-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1 压缩实验 | 第27-28页 |
2.2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8-29页 |
2.3 X射线衍射试验 | 第29页 |
2.4 差示扫描量热试验 | 第29页 |
2.5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NiTiCu合金塑性变形微观结构演变 | 第32-43页 |
3.1 NiTiCu合金原始试样微观结构及相变分析 | 第32-35页 |
3.1.1 NiTiCu合金原始试样XRD分析 | 第32页 |
3.1.2 NiTiCu合金原始试样DSC分析 | 第32-33页 |
3.1.3 NiTiCu合金原始试样显微组织 | 第33-34页 |
3.1.4 NiTiCu合金原始试样TEM分析 | 第34-35页 |
3.2 NiTiCu合金压缩变形微观结构演化 | 第35-42页 |
3.2.1 压缩变形后的NiTiCu合金样品的XRD分析 | 第35页 |
3.2.2 压缩变形后的NiTiCu合金样品的显微组织 | 第35-39页 |
3.2.3 压缩变形后的NiTiCu合金样品的TEM分析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NiTiCu合金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的构建 | 第43-63页 |
4.1 NiTiCu合金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 第43-45页 |
4.2 NiTiCu合金本构方程的构建 | 第45-54页 |
4.2.1 Arrhenius型本构方程构建的基本原理 | 第45-47页 |
4.2.2 NiTiCu合金Arrhenius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 | 第47-52页 |
4.2.3 NiTiCu合金基于应变补偿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52-54页 |
4.3 NiTiCu合金热加工图的建立 | 第54-62页 |
4.3.1 DMM热加工图的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4.3.2 NiTiCu合金热加工图的建立 | 第56-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NiTiCu合金平面应变压缩有限元模拟 | 第63-86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概述 | 第63-64页 |
5.3 刚粘塑性有限元法 | 第64-66页 |
5.3.1 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基本假设 | 第64页 |
5.3.2 变分原理 | 第64-66页 |
5.4 平面应变压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71页 |
5.4.1 几何模型的导入与运动参数定义 | 第67-68页 |
5.4.2 材料定义 | 第68页 |
5.4.3 网格的划分 | 第68-69页 |
5.4.4 边界条件和关系定义 | 第69-70页 |
5.4.5 模拟控制 | 第70-71页 |
5.4.6 参数的设置 | 第71页 |
5.5 平面应变压缩数值模拟过程分析 | 第71-75页 |
5.5.1 平面应变压缩金属流动情况 | 第72页 |
5.5.2 平面应变压缩过程载荷-行程曲线 | 第72-73页 |
5.5.3 平面应变压缩过程中等效应力分布 | 第73-74页 |
5.5.4 平面应变压缩过程中等效应变分布 | 第74-75页 |
5.6 不同工艺参数对NiTiCu合金平面应变压缩过程的影响 | 第75-84页 |
5.6.1 温度对平面应变压缩过程的影响 | 第75-79页 |
5.6.2 变形程度对平面应变压缩过程的影响 | 第79-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