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产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产业园区 | 第17-18页 |
2.1.2 PPP模式 | 第18-19页 |
2.1.3 产业园区PPP项目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4E原则 | 第20-21页 |
2.2.2 关键绩效指标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4页 |
3 产业园区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24-33页 |
3.1 产业园区PPP项目特性分析 | 第24-27页 |
3.1.1 项目自身特点 | 第24-25页 |
3.1.2 项目合作范围 | 第25-26页 |
3.1.3 项目影响 | 第26-27页 |
3.2 产业园区PPP项目的CSF识别和KPI选取 | 第27-30页 |
3.2.1 指标选取目的 | 第27页 |
3.2.2 基于园区PPP特点进行CSF识别及KPI指标选取 | 第27-30页 |
3.3 产业园区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3页 |
3.3.1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维度 | 第30-31页 |
3.3.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3页 |
4 产业园区PPP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33-40页 |
4.1 权重的确定 | 第33-36页 |
4.1.1 熵值法的计算原理 | 第33-34页 |
4.1.2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6页 |
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6-38页 |
4.2.1 传统的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越性 | 第37-38页 |
4.3 产业园区PPP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5 案例分析与相关政策建议 | 第40-46页 |
5.1 案例分析 | 第40-44页 |
5.1.1 项目简介 | 第40-41页 |
5.1.2 案例绩效评价 | 第41-43页 |
5.1.3 案例绩效评价结论 | 第43-44页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5.2.1 加强对社会资本甄选环节的监管 | 第44-45页 |
5.2.2 鼓励以社会资本联合体进行PPP合作 | 第45页 |
5.2.3 设立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