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学校体育人身伤害救助义务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1 导论第17-43页
    1.1 选题背景第17-24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1.1.2 现实的困惑第18-21页
        1.1.3 救助义务概念之争第21-24页
    1.2 选题意义第24-26页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24-25页
        1.2.2 选题的实践意义第25-2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41页
        1.3.1 救助义务研究综述第27-37页
        1.3.2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37-40页
        1.3.3 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第40-41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1-43页
        1.4.1 研究内容第41-42页
        1.4.2 研究方法第42-43页
2 学校体育纠纷中的救助义务第43-73页
    2.1 学校体育的范围第43-47页
        2.1.1 主体维度第44-45页
        2.1.2 空间维度第45-46页
        2.1.3 时间维度第46-47页
    2.2 学校体育纠纷的类型化第47-52页
        2.2.1 学校体育纠纷的研究进展第47-49页
        2.2.2 学校体育纠纷的类型化第49-52页
    2.3 学校体育纠纷的特征第52-55页
        2.3.1 纠纷主体多元化第52页
        2.3.2 纠纷原因复杂化第52-55页
        2.3.3 化解途径单一化第55页
    2.4 学校体育纠纷的义务范式第55-73页
        2.4.1 学校体育纠纷的实证分析第56-59页
        2.4.2 学校体育伤害的成因第59-63页
        2.4.3 学校体育纠纷的义务范式第63-73页
3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法理阐释第73-110页
    3.1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立法第73-83页
        3.1.1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立法演进第74-77页
        3.1.2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类型第77-81页
        3.1.3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法律难点第81-83页
    3.2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法律化的两种路径第83-92页
        3.2.1 救助义务法律化历史第84-86页
        3.2.2 救助义务法律化的两种论证第86-91页
        3.2.3 两种论证路径的比较第91-92页
    3.3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性质第92-99页
        3.3.1 方法论上的道德和法律关系第93-95页
        3.3.2 道德的法律性第95-96页
        3.3.3 法律内容的道德语义第96-98页
        3.3.4 法律概念的两个向度第98-99页
    3.4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范围第99-110页
        3.4.1 救助义务法律化基本命题第100页
        3.4.2 基于互助义务的救助义务说第100-102页
        3.4.3 救助义务存在的范围第102-110页
4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规范分析第110-148页
    4.1 救助义务法律化的理论范式第110-116页
        4.1.1 救助义务法律化前提第110-111页
        4.1.2 救助义务法律化的几种范式第111-115页
        4.1.3 对几种范式评价第115-116页
    4.2 救助义务内容范围第116-123页
        4.2.1 救助义务的双叉标准第116-118页
        4.2.2 学校救助义务的范围第118-122页
        4.2.3 权利与义务的均衡第122-123页
    4.3 严格救助义务履行标准第123-131页
        4.3.1 救助义务过失标准第123-125页
        4.3.2 救助义务的理性标准第125-128页
        4.3.3 严格救助义务的过失理论第128-130页
        4.3.4 严格救助义务的可预见性标准第130-131页
    4.4 一般救助义务履行标准第131-137页
        4.4.1 救助行为的经验标准第131-133页
        4.4.2 救助行为的回复性标准第133-137页
    4.5 广义救助义务履行标准第137-148页
        4.5.1 广义救助义务的范围第138-141页
        4.5.2 广义救助义务的特征第141-143页
        4.5.3 广义救助义务的酌定标准第143-148页
5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责任分担第148-179页
    5.1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过错责任第148-155页
        5.1.1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责任原则第148-150页
        5.1.2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的责任主体第150-152页
        5.1.3 救助主体在救助行为中的过错第152-155页
    5.2.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责任优化第155-162页
        5.2.1 救助义务责任分担的公正性第155-159页
        5.2.2 救助义务责任分担的优化第159-162页
    5.3 学校体育自担风险规则第162-179页
        5.3.1 自担风险规则概述第164-165页
        5.3.2 自担风险规则的发展第165-174页
        5.3.3 自担风险规则类型第174-177页
        5.3.4 自担风险规则的评析第177-179页
6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纠纷的解决途径第179-194页
    6.1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纠纷的现实考察第180-187页
        6.1.1 影响救助义务纠纷解决的结构性因素第180-182页
        6.1.2 学校体育风险责任的分配正义第182-187页
    6.2 学校体育救助义务纠纷的解决途径第187-194页
        6.2.1 完善学校体育风险保障制度第187-191页
        6.2.2 完善学校体育责任分担机制第191-194页
结语第194-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11页
附录第211-2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225-226页
致谢第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归责制度研究
下一篇:环境刑事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