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生命健康科技创新2.0及其公众认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生命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分析第13-17页
第2章 共建学术医学中心(AMCs)的产学合作创新第17-33页
    2.1 产学合作创新的传统模式及合作创新第17-21页
        2.1.1 企业和大学合作的研究第17-18页
        2.1.2 传统的产学合作模式第18-20页
        2.1.3 企业和大学的新型创新合作第20-21页
    2.2 产学创新合作可能面临的冲突第21-25页
        2.2.1 利益冲突第23页
        2.2.2 资源和文化的挑战第23-24页
        2.2.3 衡量合作的价值第24-25页
    2.3 产学合作创新的策略第25-33页
        2.3.1 对项目投资组合管理产学合作第25-26页
        2.3.2 采纳共享信息,管理知识产权资源第26-28页
        2.3.3 竞争前合作的创新模式第28-33页
第3章 生物医药创新的多方开放创新研发模式第33-73页
    3.1 基金会参与的公私合作关系(PPP)生物医药创新第35-41页
        3.1.1 公私合作关系简介(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第35-36页
        3.1.2 基金会参与社会需求驱动PPP的创新模式第36-40页
        3.1.3 展望创新的社会投资回报第40-41页
    3.2 借鉴开源软件行业的生物医药创新策略第41-55页
        3.2.1 软件开源和生物医药研究的开源模式第41-45页
        3.2.2 生物基因技术的开源创新管理第45-50页
        3.2.3 对生物健康技术开源模式的忧虑第50-55页
    3.3 公共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的社会创新第55-73页
        3.3.1 社会创新的理念综述第55-63页
        3.3.2 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的众筹研究第63-68页
        3.3.3 通过游戏进行社会创新——Foldit科学游戏的案例研究第68-73页
第4章 生物基因技术的社会底线第73-91页
    4.1 公众对生物基因技术的疑虑第73-76页
        4.1.1 生物基因技术的公众认知和疑虑第73-74页
        4.1.2 生物基因技术的“社会三重底线”概念第74-76页
    4.2 “社会三重底线”分析生物基因技术第76-83页
        4.2.1 社会环境底线第76-80页
        4.2.2 社会经济底线第80-82页
        4.2.3 社会文化底线第82-83页
    4.3 展望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影响评价第83-91页
        4.3.1 公共政策与生物技术问题的讨论第83-84页
        4.3.2 创新政策制定的社会影响力评价第84-86页
        4.3.3 创新政策制定中可以采用的评价工具第86-91页
第5章 法律对生物创新的影响——基因专利及基因歧视第91-107页
    5.1 Myriad Genetics案例和最高法院的判决推断第91-98页
        5.1.1 重塑基因的专利法第91-92页
        5.1.2 有关乳腺癌BRAC基因的专利第92-94页
        5.1.3 美国最高法院对争论问题的审理第94-98页
    5.2 基因技术创新专利对公共健康领域创新的影响第98-103页
        5.2.1 美欧对待基因技术专利存在差异第98-99页
        5.2.2 基因专利的道德基础第99-100页
        5.2.3 基因编辑技术的案例和专利纷争的解决第100-103页
    5.3 基因的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第103-107页
        5.3.1 基因歧视和美国《基因信息非歧视法案》第103-105页
        5.3.2 GNA法案前基因歧视的国内外案例第105-106页
        5.3.3 基因歧视的争论和分析第106-107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生命健康技术创新的未来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
下一篇:牙胚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及含细胞3D打印生物墨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