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A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建筑室内火灾模拟 | 第12-14页 |
1.2.2 高温后建筑结构钢材力学性能研究 | 第14-15页 |
1.2.3 高温下焊接空心球构件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空间钢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火灾后钢材的残余力学性能研究 | 第18-36页 |
2.1 试验方案 | 第18-20页 |
2.1.1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3 试验设备 | 第19-20页 |
2.2 试验结果 | 第20-30页 |
2.2.1 外观 | 第20-21页 |
2.2.2 应力-应变曲线 | 第21-23页 |
2.2.3 弹性模量 | 第23-25页 |
2.2.4 屈服强度 | 第25-26页 |
2.2.5 极限强度 | 第26-28页 |
2.2.6 断后伸长率 | 第28-30页 |
2.3 试验结果拟合 | 第30-34页 |
2.3.1 弹性模量 | 第30-31页 |
2.3.2 屈服强度 | 第31-33页 |
2.3.3 极限强度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火灾后对接焊缝的残余力学性能研究 | 第36-45页 |
3.1 试验方案 | 第36-37页 |
3.1.1 试件设计 | 第36-37页 |
3.1.2 试验装置和加载制度 | 第37页 |
3.2.试验结果 | 第37-41页 |
3.2.1 外观 | 第37-38页 |
3.2.2 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 | 第38-40页 |
3.2.3 断后伸长率 | 第40-41页 |
3.3 试验结果对比 | 第41-42页 |
3.3.1 屈服强度对比 | 第41-42页 |
3.3.2 极限强度对比 | 第42页 |
3.4 试验结果拟合 | 第42-44页 |
3.4.1 屈服强度 | 第43页 |
3.4.2 极限强度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火灾升降温全过程单层网壳力学性能研究 | 第45-64页 |
4.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5-51页 |
4.1.1 网壳结构的几何参数 | 第45-46页 |
4.1.2 钢材的热物理特性 | 第46-48页 |
4.1.3 高温过程中钢材的力学特性 | 第48-51页 |
4.2 单层网壳结构火灾升降温全过程温度场分析 | 第51-54页 |
4.2.1 火灾过程中空气升降温曲线 | 第51-52页 |
4.2.2 网壳构件升降温曲线 | 第52-54页 |
4.3 单层网壳结构火灾升降温全过程力学性能分析 | 第54-61页 |
4.3.1 常温下单层网壳的力学响应 | 第55-56页 |
4.3.2 结构位移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56-57页 |
4.3.3 杆件应力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57-60页 |
4.3.4 支座反力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60-61页 |
4.4 火灾后单层网壳结构的力学性能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茌平体育馆弦支穹顶叠合拱复合结构的抗火性能分析 | 第64-75页 |
5.1 数值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64-68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64-65页 |
5.1.2 钢材与拉索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65-66页 |
5.1.3 结构火灾升温-降温曲线 | 第66-68页 |
5.2 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火灾升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68-73页 |
5.2.1 结构位移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68-69页 |
5.2.2 杆件应力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69-70页 |
5.2.3 支座反力升温-降温全过程响应 | 第70-71页 |
5.2.4 不同火源位置下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的抗火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5.2.5 弦支穹顶结构与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抗火性能对比 | 第72-73页 |
5.3 弦支穹顶叠合拱结构防火设计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结论 | 第75-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