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土壤氮素损失 | 第17-21页 |
1.2.1 土壤氮素的径流损失 | 第18-20页 |
1.2.2 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 | 第20-21页 |
1.2.3 土壤氮素的气态损失 | 第21页 |
1.3 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1.3.1 雨强对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2 坡度对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影响 | 第23页 |
1.3.3 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第26-34页 |
2.1 降雨装置及雨强的选择 | 第26-28页 |
2.1.1 降雨装置 | 第26-27页 |
2.1.2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雨强的选择 | 第27页 |
2.1.3 降雨用水 | 第27-28页 |
2.1.4 降雨强度的标定和降雨均匀系数的计算 | 第28页 |
2.2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 第28-32页 |
2.2.1 试验设计和地点 | 第28页 |
2.2.2 径流槽及试验用土 | 第28-31页 |
2.2.3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2.3 样品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坡面径流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34-55页 |
3.1 坡面径流氮素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34-44页 |
3.1.1 坡面径流TN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3.1.2 坡面径流NO_3~--N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3.1.3 坡面径流NH_4~+-N流失浓度动态特征分析 | 第40-43页 |
3.1.4 坡面径流量对坡面径流氮素流失过程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坡面径流氮素流失总量特征分析 | 第44-49页 |
3.2.1 坡面径流氮素平均流失浓度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3.2.2 坡面径流氮素总流失量特征分析 | 第46-49页 |
3.3 坡面径流氮素流失形态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3.4 坡面径流携氮素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壤中流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55-75页 |
4.1 壤中流氮素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55-66页 |
4.1.1 壤中流TN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55-59页 |
4.1.2 壤中流NO_3~--N流失动态特征分析 | 第59-62页 |
4.1.3 壤中流NH_4~+-N流失浓度动态特征分析 | 第62-64页 |
4.1.4 壤中流量对壤中流氮素流失过程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 壤中流氮素流失总量特征分析 | 第66-70页 |
4.2.1 壤中流氮素平均流失浓度特征分析 | 第66-68页 |
4.2.2 壤中流氮素总流失量特征分析 | 第68-70页 |
4.3 壤中流氮素流失形态特征分析 | 第70-71页 |
4.4 壤中流携氮素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五章 坡面径流下侵蚀泥沙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75-79页 |
5.1 侵蚀泥沙携氮素流失的总量分析 | 第75-77页 |
5.2 侵蚀泥沙携氮素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 第77页 |
5.3 侵蚀泥沙携氮素流失的回归分析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坡面表层流携氮素流失的综合分析 | 第79-85页 |
6.1 坡面表层流携氮素流失途径的综合分析 | 第79-82页 |
6.1.1 坡面表层流携TN流失途径的综合分析 | 第79-80页 |
6.1.2 坡面表层流携NO_3~--N流失途径的综合分析 | 第80-81页 |
6.1.3 坡面表层流携NH_4~+-N流失途径的综合分析 | 第81-82页 |
6.2 坡面表层流携氮素流失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82-8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85-8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8页 |
7.1.1 坡面径流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85-86页 |
7.1.2 壤中流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86-87页 |
7.1.3 坡面径流下侵蚀泥沙携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 第87页 |
7.1.4 坡面表层流携氮素流失的综合分析 | 第87-88页 |
7.2 创新点 | 第88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作者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