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前言 | 第14页 |
1.2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 第14-16页 |
1.3 UASB工艺及其应用 | 第16-17页 |
1.4 微生物种间电子转移 | 第17-25页 |
1.4.1 间接种间电子转移 | 第17-19页 |
1.4.2 直接种间电子转移 | 第19-22页 |
1.4.3 导电材料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强化作用 | 第22-25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生物炭强化UASB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 第27-36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2.1 反应装置与运行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COD去除性能 | 第29-31页 |
2.3.2 气体产量与组成 | 第31-32页 |
2.3.3 体系pH与VFA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2.3.4 体系ORP | 第33页 |
2.3.5 污泥特性变化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瞬时高负荷冲击对UASB工艺性能的影响 | 第36-4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2.1 反应器运行方式 | 第36页 |
3.2.2 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3.1 COD去除性能变化 | 第38-39页 |
3.3.2 体系pH、VFA变化 | 第39-40页 |
3.3.3 气体产量与组成 | 第40-41页 |
3.3.4 污泥特性变化 | 第41-42页 |
3.3.5 体系物料平衡 | 第42-43页 |
3.3.6 污泥EPS变化 | 第43-44页 |
3.3.7 CLSM分析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UASB生物炭强化工艺的菌群结构及其可能机制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4.2.1 样品采集 | 第47页 |
4.2.2 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4.3.1 污泥导电率 | 第49-50页 |
4.3.2 厌氧污泥形态特征 | 第50-51页 |
4.3.3 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1页 |
4.3.4 污泥菌群结构分析 | 第51-57页 |
4.3.5 生物炭强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可能机制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2 论文的创新性 | 第61页 |
5.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