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第11-20页 |
| 1 资料收集 | 第11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11-15页 |
|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5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6 药物治疗方案 | 第17页 |
| 7 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 8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19页 |
| 9 统计学资料处理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 1 两组患者服药前一般情况比较 | 第20页 |
| 2 两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 3 两者AD临床症状ADAS-cog积分治疗前后分析 | 第21-22页 |
| 4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价分析 | 第22-23页 |
| 5 两者FAQ、MMSE、HDS、ADL量表评价分析 | 第23-24页 |
| 6 两组药物安全性 | 第24-25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5-39页 |
| 1 中医对AD症状病名的认识 | 第25页 |
| 2 中医对AD病机的认识 | 第25-26页 |
| 3 中医对AD证型的认识 | 第26-27页 |
| 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 | 第27-30页 |
| 5 阿尔茨海默病病的西医研究 | 第30-34页 |
| 6 自拟还聪汤拟方依据、方解、临床应用 | 第34-37页 |
| 7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37-39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综述 | 第46-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及在读学位期间获得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