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对能源消费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关于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2.1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分析 | 第22-25页 |
2.1.1 江苏省能源统计数据的来源及选取依据 | 第22页 |
2.1.2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分析 | 第22-25页 |
2.2 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第25-30页 |
2.2.1 煤炭 | 第26-27页 |
2.2.2 原油 | 第27-28页 |
2.2.3 电力 | 第28-29页 |
2.2.4 天然气 | 第29-30页 |
2.3 江苏省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分析 | 第30-32页 |
2.4 江苏省能源消费强度的分析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灰关联度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分析 | 第35-47页 |
3.1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 第35-39页 |
3.1.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模型 | 第35-37页 |
3.1.2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37-39页 |
3.2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环境污染的关联分析 | 第39-41页 |
3.3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 第41-46页 |
3.3.1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1-43页 |
3.3.2 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产业结构的计量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江苏省能源消费预测 | 第47-61页 |
4.1 基于GM(1,1)的江苏省能源消费预测模型 | 第47-49页 |
4.1.1 GM(1,1)模型建模原理 | 第47-48页 |
4.1.2 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 | 第48页 |
4.1.3 江苏省能源消费GM(1,1)模型效果检验 | 第48-49页 |
4.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江苏省能源消费预测模型 | 第49-53页 |
4.2.1 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 第49-51页 |
4.2.2 江苏省能源消费回归模型修正及效果检验 | 第51-53页 |
4.3 基于情景分析的江苏省能源消费组合预测 | 第53-57页 |
4.3.1 组合预测理论 | 第53页 |
4.3.2 江苏省能源消费组合预测模型 | 第53-54页 |
4.3.3 江苏省能源消费组合预测模型误差检验 | 第54-55页 |
4.3.4 基于情景分析的江苏省能源消费组合预测模型 | 第55-57页 |
4.4 江苏省主要能源消费量预测及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4.4.1 江苏省主要能源消费量预测 | 第57-59页 |
4.4.2 江苏省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江苏省节能减排评价 | 第61-73页 |
5.1 江苏省各市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1-64页 |
5.1.1 设计指标的原则 | 第61-62页 |
5.1.2 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的选择 | 第62-64页 |
5.2 江苏省各市灰色定权聚类模型构建 | 第64-66页 |
5.3 江苏省各地市节能减排评价实证研究 | 第66-70页 |
5.4 针对各市的节能减排建议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3-74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