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4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2 室内环境因素 | 第20-31页 |
1.2.1 化学性污染物 | 第21-27页 |
1.2.2 生物性污染物 | 第27-30页 |
1.2.3 建筑潮湿 | 第30-31页 |
1.2.4 其他因素 | 第31页 |
1.3 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 第31-32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1.4.1 国际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34-38页 |
1.4.3 总结 | 第38-39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9-41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第2章 城市住宅环境与儿童健康调查 | 第41-66页 |
2.1 调查方法 | 第41-42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42-4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2.2.2 调查对象 | 第42页 |
2.2.3 调查内容 | 第42-43页 |
2.2.4 调查实施 | 第43-44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4-49页 |
2.3.1 假设检验 | 第44页 |
2.3.2 卡方检验 | 第44-46页 |
2.3.3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2.3.4 曼-惠特尼U检验 | 第48页 |
2.3.5 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2.4 调查概况 | 第49-53页 |
2.4.1 儿童个人属性 | 第49-50页 |
2.4.2 儿童健康指标 | 第50-51页 |
2.4.3 建筑基本信息 | 第51-53页 |
2.5 城市住宅环境危险因素初分析 | 第53-61页 |
2.5.1 住宅周边设施 | 第53-54页 |
2.5.2 住宅属性 | 第54-55页 |
2.5.3 住宅室内装修 | 第55-57页 |
2.5.4 住宅室内暖通空调设备 | 第57-58页 |
2.5.5 住宅室内潮湿 | 第58-59页 |
2.5.6 生活方式 | 第59-60页 |
2.5.7 饲养宠物 | 第60-61页 |
2.5.8 住宅室内设备和物品 | 第61页 |
2.6 城市住宅环境危险因素识别 | 第61-65页 |
2.6.1 儿童呼吸道过敏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2.6.2 儿童花粉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2.6.3 现患某种过敏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2.6.4 危险因素汇总 | 第6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3章 长沙市建筑室内环境测定与分析 | 第66-105页 |
3.1 入户实测概述 | 第66页 |
3.2 实测分析方法 | 第66-72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66-67页 |
3.2.2 采集方法 | 第67-71页 |
3.2.3 评价指标 | 第71-72页 |
3.3 长沙市住宅测定结果统计分析 | 第72-100页 |
3.3.1 实测对象概况 | 第72页 |
3.3.2 温度、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 第72-77页 |
3.3.3 CO_2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3.3.4 PM_(2.5)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3.3.5 化学污染物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84-95页 |
3.3.6 生物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95-100页 |
3.4 长沙市学生教室测定结果统计分析 | 第100-103页 |
3.4.1 温度、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 第100-101页 |
3.4.2 CO_2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第101-102页 |
3.4.3 PM_(2.5)测定结果 | 第102页 |
3.4.4 其它污染物测定结果 | 第102-103页 |
3.5 被调查住宅与教室室内实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103-10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4章 上海、武汉等城市住宅室内环境污染调查 | 第105-118页 |
4.1 概述 | 第105-106页 |
4.2 各城市室内环境测定结果 | 第106-115页 |
4.3 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5-11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5章 儿童住宅环境健康风险的暴露评价 | 第118-134页 |
5.1 环境健康风险 | 第118-119页 |
5.2 暴露评价及暴露参数 | 第119-123页 |
5.2.1 呼吸速率 | 第120-121页 |
5.2.2 饮水摄入率 | 第121-122页 |
5.2.3 土壤/尘暴露参数 | 第122页 |
5.2.4 饮食摄入率 | 第122-123页 |
5.2.5 皮肤暴露参数 | 第123页 |
5.3 污染物质的暴露剂量 | 第123-124页 |
5.4 评价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3页 |
5.4.1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PM_(2.5)、甲醛、乙醛和TVOCs暴露量 | 第125-128页 |
5.4.2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灰尘中的DEHP和DBP暴露量 | 第128-130页 |
5.4.3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总暴露剂量 | 第130-131页 |
5.4.4 各城市冬季采样期间住宅环境下污染物暴露量 | 第131-13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6章 住宅室内环境质量评价 | 第134-141页 |
6.1 室内环境质量损失模型 | 第134-136页 |
6.1.1 单项污染损失率 | 第134-135页 |
6.1.2 综合污染损失率 | 第135-136页 |
6.2 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 第136-138页 |
6.2.1 确定评价因子的浓度值 | 第136-137页 |
6.2.2 参数m_i、a_i和C_i的计算 | 第137-138页 |
6.3 评价结果 | 第138-13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166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其它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