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重质粒子/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发泡隔声复合材料的研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1.1 隔声材料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隔声材料概况第11-21页
        1.2.1 隔声材料基本原理第13-16页
        1.2.2 隔声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第16-19页
        1.2.3 隔声材料种类及未来发展趋势第19-21页
    1.3 NBR-PVC共混发泡材料概况及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NBR-PVC共混发泡材料的概述第21-22页
        1.3.2 NBR-PVC共混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第22-23页
        1.3.3 NBR-PVC共混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4-26页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1.5.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NBR- PVC共混发泡材料制备及橡塑比的确立第26-37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30页
        2.2.1 实验原料第26-27页
        2.2.2 实验仪器第27页
        2.2.3 NBR-PVC共混发泡材料制备第27-28页
        2.2.4 微观形貌观察第28页
        2.2.5 泡孔结构分析第28-29页
        2.2.6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第29页
        2.2.7 面密度测试第29-30页
        2.2.8 静态拉伸性能测试第30页
        2.2.9 隔声性能测试第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2.3.1 橡塑比对NBR-PVC共混发泡材料的形态结构的影响第30-32页
        2.3.2 橡塑比对NBR-PVC共混发泡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32-33页
        2.3.3 橡塑比对NBR-PVC共混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2.3.4 橡塑比对NBR-PVC共混发泡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重质粒子/NBR-PVC共混发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隔声性能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实验原料第37-38页
        3.2.2 实验仪器第38页
        3.2.3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制备第38页
        3.2.4 X射线衍射测试第38-39页
        3.2.5 微观形貌测试第39页
        3.2.6 泡孔结构分析第39页
        3.2.7 静态拉伸性能测试第39页
        3.2.8 隔声性能测试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3.3.1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晶型第39-40页
        3.3.2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微观结构第40-41页
        3.3.3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第41-43页
        3.3.4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第43-44页
        3.3.5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隔声性能第44-45页
        3.3.6 HMP/NBR-PVC共混发泡材料隔声机理分析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HMP/NBR-PVC共混发泡隔声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在企业中试第47-5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49页
        4.2.1 实验原料第47-48页
        4.2.2 实验仪器第48页
        4.2.3 材料制备第48页
        4.2.4 微观形貌测试第48页
        4.2.5 泡孔结构分析第48-49页
        4.2.6 静态拉伸性能测试第49页
        4.2.7 隔声性能测试第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4.3.1 HMP/NBR-PVC共混发泡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第49-55页
        4.3.2 中试工艺的确立及研发产品的性能第55-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页
    5.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硕士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素蛋白—碳纳米管/聚ε-己内酯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