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粉尘综合治理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港口散货作业粉尘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28页 |
2.1 港口散货生产作业工艺分析 | 第16-21页 |
2.1.1 出口装卸工艺 | 第16-19页 |
2.1.2 进口装卸工艺 | 第19-20页 |
2.1.3 天津港焦炭码头泊位装卸系统 | 第20-21页 |
2.2 港口作业粉尘的影响危害及污染环节 | 第21-24页 |
2.2.1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特点 | 第21-22页 |
2.2.2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影响危害 | 第22页 |
2.2.3 港口作业粉尘污染环节 | 第22-24页 |
2.3 粉尘产生方式及扬尘机理 | 第24-26页 |
2.3.1 粉尘产生方式 | 第24页 |
2.3.2 起尘量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2.3.3 扬尘机理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全作业过程粉尘综合协同治理设计机制 | 第28-46页 |
3.1 作业粉尘污染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28-32页 |
3.1.1 作业粉尘污染主要因素 | 第28-30页 |
3.1.2 作业粉尘污染对策分析 | 第30-32页 |
3.2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综合协同治理模式 | 第32-34页 |
3.3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治理的工艺革新 | 第34-41页 |
3.3.1 原煤炭装船作业工艺 | 第34-35页 |
3.3.2 原煤炭装船作业工艺作业环节中的环保控制 | 第35页 |
3.3.3 新装船工艺 | 第35-36页 |
3.3.4 新工艺使用货箱的研制 | 第36-38页 |
3.3.5 新工艺使用的运输车研制 | 第38-39页 |
3.3.6 新旧工艺对比 | 第39-41页 |
3.4 散货码头作业粉尘治理的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3.4.1 体制和机制完善 | 第41页 |
3.4.2 综合治理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3.5 散货码头作业过程防尘抑尘的智能化 | 第42-45页 |
3.5.1 防尘抑尘的智能化体系 | 第42-43页 |
3.5.2 射雾器智能管理系统 | 第43-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码头作业粉尘治理方法 | 第46-57页 |
4.1 门机作业粉尘治理 | 第46-51页 |
4.1.1 门机作业中的粉尘污染分析 | 第46页 |
4.1.2 现有抑尘工艺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4.1.3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 | 第47-50页 |
4.1.4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 第50-51页 |
4.2 堆场作业粉尘治理 | 第51-54页 |
4.2.1 码头后方智能化射雾器抑尘系统 | 第51-52页 |
4.2.2 堆场喷淋洒水抑尘 | 第52-53页 |
4.2.3 堆场防风网防尘 | 第53-54页 |
4.2.4 堆场苫盖网 | 第54页 |
4.3 水平输送粉尘治理 | 第54-55页 |
4.3.1 运输车辆轮胎智能化清洗 | 第54-55页 |
4.3.2 作业车辆通道智能化洒水喷淋系统 | 第55页 |
4.4 道路清扫粉尘治理 | 第55-56页 |
4.4.1 基于装载机改造的道路清扫车设计 | 第55-56页 |
4.4.2 道路清扫车自动喷淋抑尘 | 第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应用对比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5.1 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1.1 门机随动抑尘系统 | 第57页 |
5.1.2 堆场粉尘治理系统 | 第57-58页 |
5.1.3 水平输送粉尘治理系统 | 第58页 |
5.2 社会效益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