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1.1 氮杂碳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 第14-15页 |
1.2 氮杂碳材料的合成 | 第15-19页 |
1.2.1 后处理法合成氮杂碳材料 | 第15页 |
1.2.2 原位法合成氮杂碳材料 | 第15-19页 |
1.3 氮杂碳材料的应用 | 第19-22页 |
1.3.1 在电化学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2 在吸附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3 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氮杂碳负载钯催化苯甲酸水相加氢的研究 | 第29-61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29页 |
2.2 制备与表征 | 第29-32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1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2.1 氮杂碳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2.2 Pd负载的氮杂碳的制备 | 第32页 |
2.2.3 活性考评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6页 |
2.3.1 热处理温度对氮杂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结构与活性的影响 | 第32-43页 |
2.3.1.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3.1.2 催化剂的优化 | 第39-40页 |
2.3.1.3 溶剂的影响 | 第40-42页 |
2.3.1.5 催化剂的回收使用 | 第42页 |
2.3.1.6 拓展反应 | 第42-43页 |
2.3.2 孔道结构对氮杂碳负载钯催化剂结构与活性的影响 | 第43-56页 |
2.3.2.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2.3.2.2 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 第51-52页 |
2.3.2.3 溶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2.3.2.4 载体的吸附实验 | 第53页 |
2.3.2.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 第53-55页 |
2.3.2.6 钯负载量的影响 | 第55页 |
2.3.2.7 拓展反应 | 第55-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不同碳源制备的介孔氮杂碳及其在香草醛水相加氢中的研究 | 第61-80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61页 |
3.2 制备与表征 | 第61-6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1-63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64页 |
3.2.2.1 介孔氮杂碳的制备 | 第63页 |
3.2.2.2 Pd负载的介孔氮杂碳的制备 | 第63-64页 |
3.2.3 活性考评 | 第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7页 |
3.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64-72页 |
3.3.2 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 第72-73页 |
3.3.3 负载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3.3.4 氢压的影响 | 第74页 |
3.3.5 温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7 催化剂的回收使用 | 第76-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