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束鹿凹陷缓坡带断裂系统及其控藏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9页
    0.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第9页
    0.2 研究现状第9-17页
        0.2.1 断层分段生长形成演化及定量表征的研究现状第9-15页
        0.2.2 断裂系统划分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现状第15-16页
        0.2.3 束鹿凹陷斜坡带勘探现状第16-17页
    0.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7页
        0.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0.3.2 研究思路第17页
    0.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7-19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9-27页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构造演化规律第19-21页
    1.2 层序地层特征第21-23页
    1.3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23-27页
第二章 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规律第27-34页
    2.1 构造格局第28-30页
    2.2 油气分布地质特征第30-34页
        2.2.1 油气纵向分布特征第30-32页
        2.2.2 油气平面分布规律第32-34页
第三章 断裂发育特征、形成演化及断裂系统划分第34-46页
    3.1 断裂发育特征第34-36页
        3.1.1 断裂平面生长特征第34-35页
        3.1.2 断裂垂向生长特征第35-36页
    3.2 断裂形成演化研究第36-40页
        3.2.1 断层埋深-断距曲线第36-38页
        3.2.2 断层面断距等值线第38-40页
        3.2.3 构造演化史第40页
    3.3 断裂系统划分第40-46页
第四章 断圈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6-61页
    4.1 圈闭类型的划分第46-47页
    4.2 断层分段生长与圈闭的形成机制第47-56页
    4.3 断层型圈闭形成的影响因素第56-61页
第五章 断裂系统及其控藏作用第61-70页
    5.1 断裂活动期次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第61-62页
    5.2 不同类型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作用第62-68页
    5.3 束鹿凹陷缓坡带油气成藏模式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地震水平井压裂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震源破裂模式对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及在云南地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