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烟碱类化合物 | 第10-15页 |
1.1.1 烟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 第11-12页 |
1.1.3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与疾病 | 第12页 |
1.1.4 nAChR作为杀虫剂的作用靶体 | 第12-13页 |
1.1.5 烟碱的生物合成过程 | 第13-14页 |
1.1.6 烟碱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 第14页 |
1.1.7 烟碱的化学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2 新烟碱类化合物 | 第15-18页 |
1.2.1 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N-亚硝基新烟碱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分子设计 | 第19-20页 |
1.4.2 合成路线的确定 | 第20-21页 |
1.4.3 拟合成的化合物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0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1 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的确证 | 第25-26页 |
2.3.2 去甲基烟碱的合成 | 第26-28页 |
2.3.3 去甲基烟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3.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2-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3.3.1 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的确证 | 第37-41页 |
3.3.2 N-二苯亚甲基-3-氨甲基吡啶的合成 | 第41-43页 |
3.3.3 新烟碱的合成 | 第43-45页 |
3.3.4 假木贼碱的合成 | 第45页 |
3.3.5 N-甲基类新烟碱的合成 | 第45页 |
3.3.6 N-亚硝基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45-47页 |
3.3.7 N-羧甲基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第4章 新烟碱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48-57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4.2.1 受试菌株和新烟碱类合物 | 第48页 |
4.2.2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7页 |
4.3.1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49-50页 |
4.3.2 药物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4.3.3 滤纸片的制备 | 第50页 |
4.3.4 菌悬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4.3.5 新烟碱类化合物对各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51-55页 |
4.3.6 新烟碱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测定及结果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