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二氧化硅—胶束均孔膜的电化学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8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纳米通道电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7-20页
        1.2.1 电阻脉冲式传感第18-19页
        1.2.2 电导传感第19-20页
        1.2.3 电化学传感第20页
    1.3 蛋白质纳米通道第20-26页
        1.3.1 蛋白质纳米通道第20-23页
        1.3.2 蛋白质纳米通道的应用第23-26页
            1.3.2.1 生物分子的检测第23-24页
            1.3.2.2 DNA测序第24-25页
            1.3.2.3 基于蛋白质纳米通道阵列的生物传感器第25-26页
    1.4 固态纳米通道第26-46页
        1.4.1 固态纳米通道的分类第27-37页
            1.4.1.1 硅基纳米通道第27-29页
            1.4.1.2 玻璃纳米通道第29-30页
            1.4.1.3 聚合物纳米通道第30-32页
            1.4.1.4 金纳米通道第32-33页
            1.4.1.5 阳极氧化铝纳米通道第33-34页
            1.4.1.6 孔道垂直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通道第34-37页
        1.4.2 固态纳米通道的化学修饰第37-39页
        1.4.3 固态纳米通道的应用第39-46页
            1.4.3.1 固态纳米单通道在生物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第39-42页
            1.4.3.2 固态纳米通道阵列在生物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第42-46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思路第46-48页
第二章 二氧化硅-胶束均孔膜的制备与选择渗透性研究第48-73页
    2.1 引言第48-49页
    2.2 理论基础第49-55页
        2.2.1 双电层理论第49-53页
        2.2.2 电化学阻抗谱第53-55页
    2.3 实验部分第55-57页
        2.3.1 试剂与材料第55-56页
        2.3.2 仪器与设备第56页
        2.3.3 实验步骤第56-57页
            2.3.3.1 iSMM/ITO、iSM/ITO及iSM-NH_2/ITO电极的制备第56-57页
            2.3.3.2 电镜及XPS表征第57页
            2.3.3.3 电化学及阻抗测试第5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7-71页
        2.4.1 电镜及XPS表征第58-59页
        2.4.2 iSM/ITO及iSM-NH_2/ITO电极的选择渗透性第59-62页
        2.4.3 iSMM/ITO电极的选择渗透性第62-64页
        2.4.4 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FcMeOH的电化学行为第64-71页
            2.4.4.1 FcMeOH在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64-66页
            2.4.4.2 FcMeOH在iSM/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66-69页
            2.4.4.3 FcMeOH在iSMM/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69-71页
    2.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三章 二氧化硅-胶束均孔膜用于人全血中药物分子的直接电化学检测第73-87页
    3.1 引言第73-75页
    3.2 实验部分第75-77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75-76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76页
        3.2.3 实验步骤第76-77页
            3.2.3.1 iSMM/ITO及iSM/ITO电极的制备第76页
            3.2.3.2 电化学检测第76页
            3.2.3.3 CAP的电化学检测第76-77页
            3.2.3.4 全血粘附性实验第7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3.3.1 iSMM/ITO的电镜表征与电化学表征第77-78页
        3.3.2 CAP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第78-79页
        3.3.3 电极在血液样本中稳定性实验第79-80页
        3.3.4 利用iSMM/ITO在全血溶液中直接检测CAP第80-84页
        3.3.5 不同电极的抗生物污染能力第84-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响应的二氧化硅-胶束均孔膜的非标记均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87-113页
    4.1 引言第87-89页
    4.2 实验部分第89-94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89-90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90-91页
        4.2.3 实验步骤第91-94页
            4.2.3.1 iSMM/ITO及iSM/ITO电极的制备第91页
            4.2.3.2 DNA酶的制备第91-92页
            4.2.3.3 人血清样品前处理第92页
            4.2.3.4 过氧化氢优化实验第92-93页
            4.2.3.5 电化学检测第93页
            4.2.3.6 电镜表征第93-9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4-111页
        4.3.1 iSMM的电镜表征与电化学表征第94页
        4.3.2 TMB的电化学信号第94-96页
        4.3.3 传感原理第96-97页
        4.3.4 基于TMB响应的iSMM/ITO电极检测HRP活性第97-99页
        4.3.5 钾离子检测第99-102页
        4.3.6 ATP检测第102-105页
        4.3.7 凝血酶检测第105-108页
        4.3.8 DNA检测第108-111页
        4.3.9 血清样本中钾离子的检测第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6页
作者简介及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6-137页
    作者简介第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学术论文第136页
        会议论文第136-137页
        申请专利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基多组成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下一篇:改性钛基催化剂催化氧化气相氯苯以及二噁英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