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 | 第13-14页 |
| 2 "档案服务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20页 |
| ·"档案服务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 ·"档案服务能力"的时代内涵 | 第14-20页 |
| ·保护国家档案资源的能力 | 第15页 |
| ·保障国家权力和权益的能力 | 第15-16页 |
| ·保存社会记忆、展现历史变迁的能力 | 第16-17页 |
| ·塑造新文化的能力 | 第17-18页 |
| ·服务民生的能力 | 第18页 |
|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能力 | 第18-19页 |
| ·帮助新兴及企业建立和管理档案的服务能力 | 第19-20页 |
| 3 新时期我国档案服务能力发展概况 | 第20-29页 |
| ·我国档案服务能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20-24页 |
| ·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 第20-21页 |
| ·为经济建设提供及时服务 | 第21-23页 |
| ·参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23页 |
| ·服务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工作发展 | 第23-24页 |
| ·新形势下我国档案服务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24-29页 |
| ·服务需求的飞速拓展与服务理念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 第24-25页 |
| ·现有档案资源储备与社会档案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 第25-26页 |
| ·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远程服务能力与信息平台之间的矛盾 | 第26-27页 |
| ·档案服务人才的储备与社会档案服务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 第27-28页 |
| ·帮助企业建设和管理档案的服务力度与实际服务需求的矛盾 | 第28-29页 |
| 4 应对我国档案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的对策 | 第29-40页 |
| ·改善档案服务观念,加深对档案服务工作的认识 | 第29-30页 |
| ·拓展服务理念,加强服务意识 | 第29页 |
| ·从整体观和系统观角度规划档案服务能力建设 | 第29-30页 |
| ·加强档案资源储备建设,为档案服务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 第30-31页 |
| ·调整档案服务机制 | 第31-33页 |
| ·拓展服务方式和内容 | 第31-32页 |
| ·采用现代化服务手段 | 第32-33页 |
| ·完善档案人才建设工作 | 第33-38页 |
| ·提高档案工作部门的领导整体素质 | 第33-35页 |
|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以及档案后备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 第35-37页 |
| ·注重"档案工作专家"的培养 | 第37页 |
| ·建立优质档案团队 | 第37-38页 |
| ·为企业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相关服务 | 第38-40页 |
| ·完善企业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相关指导性文件 | 第38页 |
| ·帮助企业建设档案室 | 第38页 |
| ·培训企业档案工作人员 | 第38-39页 |
| ·定期考核企业档案工作,长期提供业务指导监督 | 第39-40页 |
| 5 构建档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8页 |
| ·构建档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40页 |
| ·档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 第40-41页 |
| ·档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41页 |
| ·实用性原则 | 第41页 |
| ·通用性原则 | 第41-42页 |
| ·权威性原则 | 第42页 |
| ·档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42-48页 |
| ·服务人才素质评估指标 | 第42-43页 |
| ·现代化服务设施配备指标 | 第43-44页 |
| ·为企业提供档案业务指导服务的评估指标 | 第44页 |
| ·档案资源开发水平指标 | 第44-45页 |
| ·服务质量指标 | 第45-48页 |
| 6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