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基于匿名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30页
        1.2.1 隐私保护及匿名化问题第14-15页
        1.2.2 匿名技术第15-21页
        1.2.3 隐私匿名模型第21-28页
        1.2.4 信息度量标准第28-30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0-32页
    1.4 论文章节组织安排第32-35页
第2章 分类型敏感属性隐私匿名方法第35-57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相关工作第36-37页
    2.3 基于敏感属性值桶分组的t-closeness隐私模型第37-47页
        2.3.1 基本概念第37-38页
        2.3.2 EKD距离第38-40页
        2.3.3 敏感属性值桶分组第40-47页
    2.4 基于最小等价类生成的隐私保护算法第47-49页
    2.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9-56页
        2.5.1 数据集第49-50页
        2.5.2 信息损失度量第50-52页
        2.5.3 分辨率度量第52-54页
        2.5.4 执行时间分析第54-56页
    2.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数值型敏感属性隐私匿名方法第57-75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相关工作第57-59页
    3.3 数值型属性离散化第59-64页
        3.3.1 信息转换量计算方法第60-62页
        3.3.2 数值型敏感属性离散化算法第62-64页
    3.4 面向近邻泄露的数值型敏感属性发布方法第64-67页
        3.4.1 (k, ε)- proximity原则第64-65页
        3.4.2 最大邻域优先算法第65-67页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74页
        3.5.1 信息损失分析第67-69页
        3.5.2 隐匿率分析第69-71页
        3.5.3 执行时间分析第71-74页
    3.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多维敏感属性隐私匿名方法第75-93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相关工作第76-77页
    4.3 多维敏感属性隐私保护原则第77-80页
        4.3.1 基本概念第77页
        4.3.2 多维敏感属性l-maximum原则第77-80页
    4.4 多维敏感属性数据发布算法第80-85页
        4.4.1 基于聚类的属性划分方法第80-83页
        4.4.2 多维敏感属性的l-maximum算法第83-85页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85-92页
        4.5.1 数据集第85-86页
        4.5.2 隐匿率分析第86-88页
        4.5.3 分辨率分析第88-90页
        4.5.4 执行时间分析第90-92页
    4.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数据流隐私匿名方法第93-111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相关工作第94页
    5.3 数据流匿名第94-98页
        5.3.1 基本概念第94-95页
        5.3.2 基于聚类的数据流匿名方法分析第95-98页
    5.4 基于时间密度的数据流匿名方法第98-103页
        5.4.1 基于时间密度的数据流匿名算法设计及框架第98-100页
        5.4.2 基于时间密度的数据流匿名算法实现第100-103页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3-109页
        5.5.1 数据集第103页
        5.5.2 信息损失分析第103-106页
        5.5.3 执行时间分析第106-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类的隐私匿名方法研究
下一篇:面向社会网络的关系挖掘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