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部义县组地层及古地理特征
前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述 | 第13-18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区域地层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区域构造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区域岩浆岩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义县组的划分和对比 | 第18-47页 |
第一节 剖面介绍 | 第18-41页 |
第二节 义县组的划分 | 第41-44页 |
第三节 义县组的对比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 第47-80页 |
第一节 义县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 第47-55页 |
第二节 金-羊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建昌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 第57-61页 |
第四节 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义县组火山喷发旋回 | 第61-66页 |
第五节 义县组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 | 第66-80页 |
第四章 义县组构造背景分析 | 第80-90页 |
第一节 义县盆地 | 第80-82页 |
第二节 金-羊盆地 | 第82-83页 |
第三节 建昌盆地 | 第83-84页 |
第四节 凌源-三十家子盆地 | 第84-85页 |
第五节 义县组沉积时期构造演化 | 第85-90页 |
第五章 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 | 第90-119页 |
第一节 义县组的沉积岩石学特征 | 第90-91页 |
第二节 义县组的古生物学特征 | 第91-102页 |
第三节 义县组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102-116页 |
第四节 义县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116-119页 |
结论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1页 |
图版说明 | 第131-137页 |
图版 | 第137-160页 |
在读成果 | 第160-161页 |
中文摘要 | 第161-164页 |
Abstract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