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11页 |
1.1.2 国内及国外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色彩的基本理论 | 第15-30页 |
2.1 色彩的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1.1 色彩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1.2 色彩的属性 | 第16-17页 |
2.2 儿童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来源 | 第17-20页 |
2.2.1 光源色 | 第17-18页 |
2.2.2 物体色 | 第18-20页 |
2.2.2.1 室内界面的颜色 | 第18-19页 |
2.2.2.2 室内陈设的颜色 | 第19-20页 |
2.3 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 | 第20-23页 |
2.3.1 色彩的心理作用 | 第21-22页 |
2.3.2 色彩的生理作用 | 第22-23页 |
2.4 色彩在儿童空间中的其他作用 | 第23-30页 |
2.4.1 | 第24-30页 |
2.4.1.1 美化空间 | 第24-25页 |
2.4.1.2 功能识别 | 第25-26页 |
2.4.1.3 情感治疗 | 第26-27页 |
2.4.1.4 环境调节 | 第27-30页 |
第3章 失依儿童概述 | 第30-33页 |
3.1 失依儿童定义 | 第30-33页 |
3.1.1 太阳村儿童的生活背景 | 第30-31页 |
3.1.2 太阳村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 第31-33页 |
第4章 失依儿童与同龄儿童的色彩倾向对比试验 | 第33-43页 |
4.1 太阳村儿童室内色彩研究现状及色彩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4.2 儿童室内空间色彩研究的调研对象 | 第36-37页 |
4.3 调研方法及具体步骤 | 第37-38页 |
4.4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色彩研究调查结果对比 | 第38-42页 |
4.5 实验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第5章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运用 | 第43-53页 |
5.1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运用手法 | 第43-47页 |
5.1.1 调和手法 | 第44-45页 |
5.1.1.1 统领法调和 | 第44页 |
5.1.1.2 加强法调和 | 第44-45页 |
5.1.1.3 渐变法调和 | 第45页 |
5.1.2 对比手法 | 第45-47页 |
5.1.2.1 单一色调对比 | 第46页 |
5.1.2.2 类似色调对比 | 第46-47页 |
5.1.2.3 互补色对比 | 第47页 |
5.2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中各区域的色彩设计 | 第47-49页 |
5.2.1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休息区的色彩设计 | 第47-48页 |
5.2.2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学习区的色彩设计 | 第48-49页 |
5.2.3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游戏区的色彩设计 | 第49页 |
5.2.4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其他区的色彩设计 | 第49页 |
5.3 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中色彩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 第49-53页 |
5.3.1 安全性原则 | 第50页 |
5.3.2 符合性原则 | 第50-51页 |
5.3.3 创造性原则 | 第51页 |
5.3.4 可变性原则 | 第51页 |
5.3.5 结合性原则 | 第51-53页 |
第6章 太阳村室内设计方案 | 第53-67页 |
6.1 太阳村地理位置介绍 | 第53页 |
6.2 设计方案 | 第53-67页 |
6.2.1 具体设计方案解析 | 第56-67页 |
6.2.1.1 方案(一)失依儿童室内休息区的色彩运用案例方案 | 第56-60页 |
6.2.1.2 方案(一)失依儿童室内活动区的色彩运用案例 | 第60-63页 |
6.2.1.3 方案(二)失依儿童室内空间的色彩运用案例 | 第63-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