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6页 |
| ·无线通信的传输环境及特点 | 第9-11页 |
| ·移动通信信道的3 个主要特点 | 第9-10页 |
| ·接收信号中存在的3 类损耗和4 种效应 | 第10-11页 |
|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抗干扰技术 | 第11-13页 |
| ·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 | 第16-39页 |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线性接收机 | 第16-18页 |
|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 ·几种经典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 第21-31页 |
| ·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器 | 第21-23页 |
| ·改进型解相关检测器 | 第23-26页 |
|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MMSE) | 第26-29页 |
| ·多项式展开(PE)检测器 | 第29-31页 |
| ·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31-37页 |
| ·串行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器(SIC-MUD) | 第31-33页 |
| ·并行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器(PIC-MUD)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盲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及仿真 | 第39-50页 |
| ·基于最小能量输出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39-41页 |
| ·基于恒模算法(CMA)的盲多用户检测器及改进算法 | 第41-45页 |
| ·子空间盲多用户检测器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多用户检测器Simulink 模型的建立及其仿真 | 第50-63页 |
| ·仿真环境 | 第50-52页 |
| ·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52-5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9页 |
| ·无远近效应情况仿真 | 第56-58页 |
| ·考虑远近效应的仿真结果 | 第58-59页 |
| ·自建CDMA 通信多用户检测器模块库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多用户检测与其它先进技术的结合 | 第63-72页 |
| ·多用户检测技术与智能天线的结合 | 第63-65页 |
| ·多用户检测和多载波调制(OFDM)的结合 | 第65-68页 |
| ·turbo 处理技术与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结合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