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蒸馏釜机械密封的应用与改进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蒸馏釜机封的组成、密封原理及特点 | 第9-12页 |
1.2.1 蒸馏釜机封的组成 | 第9-11页 |
1.2.2 蒸馏釜机封的密封原理 | 第11页 |
1.2.3 蒸馏釜机封的特点 | 第11-12页 |
1.3 蒸馏釜机封的应用和研究状况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3-1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蒸馏釜机封故障统计与分析 | 第15-25页 |
2.1 蒸馏釜机械密封失效概述 | 第15页 |
2.2 蒸馏釜机封的故障与原因 | 第15-21页 |
2.2.1 主密封面的故障描述与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2.2.2 弹簧的松弛、断裂和腐蚀 | 第18-19页 |
2.2.3 辅助密封圈的装配性与非装配性损坏 | 第19-21页 |
2.2.4 蒸馏釜机封运行中的故障现象 | 第21页 |
2.3 蒸馏釜机封可靠性分析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蒸馏釜机封的失效机理分析 | 第25-38页 |
3.1 蒸馏釜机封失效与主轴摆动的关系 | 第25-30页 |
3.2 蒸馏釜机封失效与冷却的关系 | 第30-35页 |
3.2.1 机封失效与冷却方式的关系 | 第31-33页 |
3.2.2 机封失效与冷却液流量的关系 | 第33-34页 |
3.2.3 冷却不佳与密封面热变形的关系 | 第34-35页 |
3.2.4 冷却不佳与密封面热裂的关系 | 第35页 |
3.3 蒸馏釜机封失效与密封材料的关系 | 第35-37页 |
3.3.1 蒸馏釜机封失效与动静环材料的关系 | 第35-36页 |
3.3.2 蒸馏釜机封失效与辅助密封材料的关系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蒸馏釜机封选型方法研究 | 第38-50页 |
4.1 通用选型方法 | 第38-39页 |
4.1.1 选型的主要参数 | 第38-39页 |
4.1.2 通用选型方法应用 | 第39页 |
4.2 层次分析法选型 | 第39-4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0页 |
4.2.2 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程序 | 第40页 |
4.2.3 机械密封的层次分析法选型 | 第40-44页 |
4.3 端面比压P比的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4.4 端面温度的核算方法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蒸馏釜机封性能改进和维护管理规范制定 | 第50-63页 |
5.1 现场情况概述 | 第50页 |
5.2 蒸馏釜机封改进 | 第50-57页 |
5.3 日常维护管理 | 第57-58页 |
5.3.1 机械密封的正确使用 | 第57-58页 |
5.3.2 机械密封的维护 | 第58页 |
5.4 维修与安装 | 第58-62页 |
5.4.1 拆卸步骤 | 第58-59页 |
5.4.2 维修注意事项 | 第59-60页 |
5.4.3 安装技术要求及程序 | 第60-62页 |
5.4.3.1 安装前的有关要求 | 第60-61页 |
5.4.3.2 安装程序及要点 | 第61页 |
5.4.3.3 调试试验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改进前需要测量的数据 | 第67-68页 |
附录B:改进后需要测量的数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