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抄表系统安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技术基础 | 第15-24页 |
2.1 无线抄表系统简介 | 第15-17页 |
2.1.1 系统的组成 | 第15-16页 |
2.1.2 系统整体架构 | 第16-17页 |
2.2 无线通信相关技术 | 第17-19页 |
2.2.1 ZigBee技术 | 第17-18页 |
2.2.2 GPRS技术 | 第18-19页 |
2.3 密码算法概述 | 第19-23页 |
2.3.1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 第19-22页 |
2.3.2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22页 |
2.3.3 杂凑函数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无线抄表系统密钥管理方案 | 第24-40页 |
3.1 密钥管理方案设计需求与目标 | 第24-26页 |
3.1.1 安全需求 | 第24-25页 |
3.1.2 性能需求 | 第25-26页 |
3.1.3 设计目标 | 第26页 |
3.2 混合密钥管理方案 | 第26-31页 |
3.2.1 系统初始化 | 第27页 |
3.2.2 无证书可认证的会话密钥协商方法 | 第27-30页 |
3.2.3 轻量型会话密钥更新方法 | 第30-31页 |
3.2.4 密钥的撤销 | 第31页 |
3.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3.3.1 基于信念的BAN模态逻辑证明 | 第32-33页 |
3.3.2 仿真验证 | 第33-35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35-36页 |
3.5 方案开销分析 | 第36-39页 |
3.5.1 运算开销 | 第37-38页 |
3.5.2 通信开销 | 第38-39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无线抄表系统安全通信方案设计 | 第40-54页 |
4.1 安全方案的需求与目标分析 | 第40-42页 |
4.1.1 安全需求 | 第40-41页 |
4.1.2 安全目标 | 第41-42页 |
4.2 访问控制机制 | 第42-46页 |
4.2.1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入网认证机制 | 第42-45页 |
4.2.2 基于隐私保护的双向匿名认证机制 | 第45-46页 |
4.3 安全数据抄收协议 | 第46-49页 |
4.4 隐私保护机制 | 第49页 |
4.5 DoS检测与容忍模型 | 第49-51页 |
4.6 安全性分析 | 第51-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无线抄表系统仿真与物理测试 | 第54-74页 |
5.1 无线抄表系统仿真 | 第54-59页 |
5.1.1 仿真平台 | 第54-56页 |
5.1.2 仿真过程与结果 | 第56-59页 |
5.2 无线抄表系统硬件设计 | 第59-63页 |
5.2.1 集中器设计 | 第60-62页 |
5.2.2 无线节点设计 | 第62-63页 |
5.3 无线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 第63-70页 |
5.3.1 主站控制管理系统 | 第63-66页 |
5.3.2 集中器软件设计 | 第66-67页 |
5.3.3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第67-69页 |
5.3.4 消息帧格式 | 第69-70页 |
5.4 物理测试 | 第70-73页 |
5.4.1 入网认证实验 | 第70-71页 |
5.4.2 数据保密性实验 | 第71-72页 |
5.4.3 数据篡改与重放攻击实验 | 第72-73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