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0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硬盘接口技术发展 | 第14-16页 |
·硬盘数据安全技术发展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SATA2.0 加解密系统总述 | 第20-44页 |
·SATA2.0 协议规范 | 第20-32页 |
·SATA2.0 物理层协议解析 | 第21页 |
·SATA2.0 链路传输协议解析 | 第21-25页 |
·SATA2.0 命令层协议解析 | 第25-28页 |
·SATA2.0 NCQ 协议解析 | 第28-32页 |
·SAPIS 接口标准规范 | 第32-33页 |
·SATA2.0 加解密系统工作原理及架构设计 | 第33-43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3-35页 |
·SATA2.0 桥接系统设计 | 第35-37页 |
·虚拟设备模块-VD | 第35-36页 |
·虚拟主机模块-VH | 第36页 |
·桥接路由模块-BR | 第36-37页 |
·加解密引擎模块-ENCP | 第37-38页 |
·AHCI 设计关键点及设计思路分析 | 第38-43页 |
·AHCI 设计关键点分析 | 第38-40页 |
·兼容模式下DPM 设计思路分析 | 第40-42页 |
·AHCI 模式下数据路由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Rocket GTP 的SATA2.0 物理层设计与实现 | 第44-68页 |
·SATA2.0 物理层简介 | 第44-45页 |
·基于Rocket GTP 的SATA2.0 PHY 设计与实现 | 第45-48页 |
·Xilinx Virtex-5 FPGA 简介 | 第45-46页 |
·Virtex-5 Rocket GTP 简介 | 第46-47页 |
·SATA2.0 PHY 设计 | 第47-48页 |
·系统复位及时钟单元设计实现 | 第48-51页 |
·自动上电复位功能设计 | 第49-50页 |
·系统时钟树设计 | 第50-51页 |
·物理层上电初始化控制功能的设计实现 | 第51-62页 |
·虚拟设备端OOB 初始化状态机设计 | 第54-57页 |
·虚拟主机端OOB 初始化状态机设计 | 第57-59页 |
·速度协商模块设计 | 第59-62页 |
·基于SmartModel 的物理层功能验证 | 第62-67页 |
·SmartModel 验证环境搭建 | 第62-66页 |
·仿真环境的设置 | 第63-65页 |
·设置环境变量LMC_HOME | 第65-66页 |
·修改modelsim.ini 文件 | 第66页 |
·SATA2.0 物理层的SmartModel 验证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SATA2.0 加解密系统调试平台及方案设计 | 第68-82页 |
·系统调试必要性分析 | 第68-69页 |
·系统调试的要求和难点分析 | 第69-70页 |
·系统调试平台 | 第70-76页 |
·Xilinx ML505 开发板简介 | 第71-72页 |
·Xilinx 在线逻辑分析仪简介 | 第72-73页 |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73-76页 |
·硬件平台搭建 | 第73页 |
·ML505 用于SATA2.0 接口设计的配置 | 第73-75页 |
·利用JTAG 配置ML505 开发板 | 第75页 |
·利用Platform Flash 配置ML505 开发板 | 第75-76页 |
·系统调试方案 | 第76-81页 |
·ChipScope Pro 的使用 | 第77-78页 |
·系统调试策略分析 | 第78页 |
·ChipScope Pro 与ModelSim 联合调试 | 第78-81页 |
·利用ChipScope Pro 进行错误定位 | 第78-79页 |
·利用真实数据生成ModelSim 测试用例 | 第79-80页 |
·ChipScope Pro 与ModelSim 联合调试举例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加解密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82-98页 |
·系统测试方案 | 第82-84页 |
·测试方案选择 | 第82-83页 |
·内置算法选择 | 第83页 |
·测试软硬件平台 | 第83-84页 |
·数据传输测试 | 第84页 |
·加解密数据提取及路由功能测试 | 第84-88页 |
·DOS 下Debug 测试 | 第84-86页 |
·基于文件系统的测试 | 第86-88页 |
·从盘数据包提取功能测试 | 第86-87页 |
·做主盘的数据包提取功能测试 | 第87-88页 |
·配置帧传输测试 | 第88-90页 |
·基于分组密码算法的加解密引擎测试 | 第90-92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92-98页 |
·数据提取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2-93页 |
·加解密系统传输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3-96页 |
·加解密系统兼容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总结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