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农村籍未成年犯再犯罪的特征及本质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农村籍未成年犯再犯罪具有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一、“农村籍”的特殊属性 | 第13-14页 |
二、“再犯罪”的特殊属性 | 第14页 |
三、“少年”的特殊属性 | 第14页 |
第二节 未成年犯再犯罪的实质:再社会化的失败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农村籍未成年犯再犯罪反映出的问题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个体因素 | 第16-18页 |
一、未成年犯大多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 | 第17页 |
二、未成年犯多数为无业人员或在读学生 | 第17页 |
三、心理成熟度低,价值观和人生观易受外界环境左右 | 第17页 |
四、积习难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社会环境方面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学校教育方面 | 第20页 |
第四节 家庭关爱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社区环境 | 第21-22页 |
第六节 改造的不完善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对策及建议 | 第24-35页 |
第一节 社会环境改善和综合治理是根本手段 | 第24-27页 |
一、社会加强对“未成年劳动者”的管理 | 第24页 |
二、严格落实义务教育 | 第24-25页 |
三、强化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教育改造职能 | 第25页 |
四、对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父母要加强监管 | 第25页 |
五、在未成年人中首先试行刑事前科消灭制度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联系公共管理“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 | 第27-35页 |
一、社区矫正在帮助未成年人再社会化,防止未成年犯重新犯罪中比监狱更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 第27-29页 |
二、我国实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不足 | 第29-30页 |
三、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 | 第30-35页 |
结束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页 |